108件南博藏清宫珍宝赴湖州博物馆展出

  满清朝,中国绵延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暮日王朝;紫禁城,盛载明清两朝近五百岁月的威仪皇权。至高的权杖、绝美的器物,神秘而神威。直到,清朝末代皇帝溥仪退位正式宣告中国封建王朝从此退出历史舞台。昔日皇族的一砖一瓦、一器一物成了今日的珍贵遗存,供世人回味或猜度远去的背影前曾经的威仪和奢华。


  1.关于展览的情况


  3月30日至5月4日,由南京博物院和湖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文物局)共同主办,湖州博物馆承办的“王朝的背影:南京博物院藏清代宫廷珍宝展”将隆重地与湖州观众见面。


  该展览展品共计108件(组),均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宫廷器具,主要包括“龙椅”、“珍宝”、“钟表”、“服饰”以及慈禧太后“大雅斋”的御用瓷器等。其中珍宝类文物特指使用金银珠宝等贵重材质精制的各种器物,是清宫100多万件文物中最具宫廷文化特色的部分。有皇家礼仪中使用的瓷器,也有皇宫佛堂中供奉的金佛像、金佛塔等供器,宫廷殿堂中陈设用的玉器等。展览将分“九五至尊”、“钟鼎玉食”、“巧夺天工”、“普愿法界”四个单元,从衣、食、住、行、用等方面为大家真实展现皇室帝后们的奢华生活、艺术志趣以及宗教信仰。


  2.关于藏品的故事


  本次展出的珍宝均是抗日战争时期由北京故宫转出,又多次为避战火辗转各地的珍贵文物。1933年,抗日战争爆发前夕,华北形势告急,故宫博物院决定将院藏精品转移。此后15年里,近百万件故宫精品历尽艰辛坎坷,行程数万公里,由北京经上海、南京辗转运抵四川、贵州,至抗战结束后,陆续运回南京,堪称世界文物保护史上的奇迹。1948年,徐州徐州会战后,南京受到威胁,蒋介石计划在台湾建立最后立足点,由于运送条件有限,蒋介石政府从近两万箱文物中挑选了清宫所藏的精华,共计2792箱,总数约有故宫国宝的六分之一,其余的留在南京。解放后,留在南京的故宫文物陆续北返,前后有一万多箱文物返回故宫,后来由于特殊历史原因,运送文物的工作暂时搁置,有2000多箱文物留在南京博物院并保留至今。


  3.关于精品的链接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和硕智亲王宝”金印


  ●“和硕智亲王宝”金印:南京博物院镇馆之宝之一。它是嘉靖皇帝册封当时还是皇子的道光帝为智亲王时所颁授的。这枚纯金打造的金印乃皇权的象征,造型龙首龟身,重达10公斤,保存完好,没有明显的使用痕迹。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光绪帝金发塔


  ●光绪帝金发塔:清光绪(1875-1908)金发塔,上有铭文:“德宗景皇帝发塔”。这座藏式喇嘛塔中供养的是清德宗载湉即光绪皇帝生前梳落的头发之塔。金发塔以盘纹焊接和锤胎錾花工艺制作,纹饰精美,造型高峻而灵巧,反映了极高的金属工艺水平。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青花十二月花卉纹杯”


  ●青花十二月花卉杯:清代康熙、雍正官窑瓷器中的名品。这套杯子共12个,杯壁薄如纸张,白釉为底,杯上分别绘有代表十二个不同月份的花卉,并配有与之相应的咏花唐诗。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皇帝雕漆龙纹宝座:宝座是中国古代椅子中等级最高的坐具,只有宫廷、皇室才有。这件雕漆龙纹宝座是清代中期的典型作品,它通体满雕,以龙纹为主题装饰。此宝座为皇帝御用,它宽宏的体量、雄伟的气势、繁缛的雕工令人感叹。


  ●云锦龙袍:南京云锦因绚丽多姿、灿若云霞而得名,集历代织锦工艺之大成而居中国三大名锦之首,之后为宋锦和蜀锦,其丰富的文化和科技内涵,被专家称作是中国古代织锦工艺史上的“中华一绝”。


  此展将让观众近距离感受到皇室生活的奢华、皇宫艺术的精致以及宫廷文化的风雅。是历史长河中那个封建末朝留给我们假以想象的一个落日余辉式的表情。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