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新会区文物普查:平均每3公里就有1处文物

    新会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录入文物430处,平均每3公里有1处文物。近日,省考古研究所副所长邱立诚率省文物考古专家组对新会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实地文物调查阶段进行验收,专家组一致认为,新会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成效显著。

    据悉,新会区于2008年6月正式开展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新会区现有土地1387平方公里,此次文物普查共录入430处文物,平均每3公里有1处文物,其中新发现文物375处。

    会城历史文物较多,录入文物114处。古井、双水、崖西、司前、大泽、罗坑等镇有30—50处,数量居中。主要新发现的文物分别有洪婆山沙丘遗址、礼棠围沙丘遗址、象边山遗址、邝一声夫妇墓、管咀赵母林氏墓、刘指挥墓等。实地文物调查11个镇(街),221个行政村(居委),覆盖率为100%。

    在验收工作中,专家组选取了新会区“思仁公园”、“赵母林氏墓”、“象边山遗址”、“宋室宗臣赵公祠”、“琼台寺”等5处不可移动文物;选取消失不可移动文物“尚书府”和未发现不可移动文物的会城街道西盛行政村进行了现场复核。专家组确认,“尚书府”因20世纪90年代建设东方红中学而被拆除,该文物点确已消失。专家组还分别核对了新会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登记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数据校验软件》,纸质、电子文本填写基本符合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标准规范要求,其数量与总量相符无误。    (本报记者)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