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长兴合溪洞旧石器时代遗址发掘

 

 


    2007年10月—2010年1月,为配合长兴县合溪水库工程建设,由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持,与长兴县博物馆联合组成的考古队,对位于长兴县小浦镇光耀村石头山的合溪洞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进行了配合性考古发掘,历时28个月。

    2007年6月7日,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长兴县文物保护管理所的考古队在配合合溪水库建设发掘银锭岗旧石器时代遗址时,经调查发现了这处旧石器时代的洞穴遗址。该遗址所在为石灰岩的山体,东距县城约18公里,其北与煤山盆地边缘山脉相连,西南侧是向东蜿蜒注入太湖的合溪,与银锭岗旧石器时代遗址相距不足1公里。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当地村民兴办石矿,开山采石,大部分山体已无存,洞穴堆积也相应遭受破坏。

    经我们对石头山残留山体的调查,合溪洞遗址共发现5处地点出土第四纪遗物,其中2号地点的堆积已在开采石灰岩时遭全部破坏,现场留有大量被遗弃的洞穴堆积。经筛选,发现大量的第四纪动物化石、少量的石制品和骨制品。5号地点为裂隙堆积,只发现数件动物化石。

    我们重点发掘了该遗址的1、3、4号地点。这3处地点均为洞穴堆积,但也都遭到不同程度破坏,堆积均位于洞穴的最里侧。其中3号地点的残留面积不足10平方米,堆积厚度140左右,为夹沙砾的黄褐色粘土层,出土有第四纪动物化石和一些石制品、骨制品。

     4号地点紧靠1号地点的北侧,可能是1号地点的支洞。残存堆积的范围仅有10平方米,可分上下两个文化层,上文化层堆积为黄褐色粘土层,含少量石灰岩角砾、石英砂岩和砂岩的砾石,出土标本有动物化石、少量石制品,并出有人牙化石。下文化层堆积为深黄褐色粘土层,石灰岩角砾、石英砂岩和砂岩的砾石比上层略多,出土标本有动物化石、部分石制品及少量骨制品。

    1号地点是合溪洞遗址主要部分,残留的洞宽约10米,洞深约11米,面积100多平方米,堆积厚达8米多。可分为6个文化层,第②层为红褐色粘土层,出土的标本绝大部分为动物化石、骨制品。第③层为红色粘土堆积,夹少量石灰岩角砾,第④层红褐色粘土夹石灰岩角砾层,第⑤层褐色粘土夹石灰岩角砾层,第⑥层为褐色粘土砾石层。第③层至第⑤层出土有大量的第四纪动物化石及碎骨、石制品和骨制品。第⑥层出土大量的石制品,没有动物化石及骨制品。1号地点出土的动物化石主要有头骨、颌骨、肩胛骨、牙齿、四肢骨等,数量有近10万件,大量碎骨的发现,说明这是人类活动遗留的遗物,即这是人类获取食物的证据。

    经对部分动物牙齿的初步鉴定,包括有兔形目(Legomorpha)的兔科(Leporidae),啮齿目(Rodentia)的竹鼠(Rhyzomys sp.)、仓鼠(Cricetulus sp.)、田鼠(Microtus sp.),食肉目(Carnivora)的貉(Nyctereutes procyonoides)、猪獾(Arctonyx collaris)、普通水獭(Lutra lutra)、棕熊(Ursus arctos)、最后斑鬣狗(Crocuta ultima),奇蹄目(Perissodactyla)的中国犀(Rhinoceros sinensis)、华南巨貘(Megatapirus augustus),偶蹄目(Artiodactyla)的野猪(Sus scrofa)、水鹿(Cervus unicolor)、獐(Hydropotes intermis)、鹿(Cervus sp.)、水牛(Bubalus sp.)等,全部为晚更新世的动物种属。

    合溪洞遗址总共出土1000余件石制品,石制品岩性有砂岩、石英砂岩、石英岩、燧石等多种,包括石核450余件、石片190余件、断块30余件、刮削器300余件、砍砸器80余件、尖状器30件、数件石锤等。剥片及石器修理只要采用锤击法,但有数件石片具有碰砧法的特征,这种剥片技术在浙江地区还是首次发现,值得关注。    
    4号地点出土的人牙齿保存完整,石化程度较轻,是一枚成年人类下颌左侧中门齿或侧门齿。这是浙江发现的首颗出自明确地层的晚期智人牙齿化石。

    合溪洞遗址是浙江首次发现并发掘的有人类文化遗物的洞穴遗址,洞内埋藏丰富的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石制品和骨制品,根据哺乳动物化石及堆积状况,合溪洞遗址的堆积暂定为晚更新世,属旧石器时代晚期,具体年代等待有关测试结果。4号地点人牙的发现,为研究现代人起源研究提供非常珍贵的资料。合溪洞遗址的发掘成果反映了晚更新世浙江地区的古人类生活活动状况和文化内涵,对研究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古人类演进和文化内涵有着极为重要意义。(发掘单位: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长兴县博物馆  执笔:徐新民、梁奕建)
 

 ■ 返回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