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蘇富比春拍呈献张宗宪珍藏中国近代书画专拍 齐白石佳作《虎》成为关注焦点

  香港,2010年3月 香港蘇富比将于4月6日假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2010年中国书画春季拍卖,当中特设「张宗宪珍藏中国近代书画(第叁部份)」拍卖专场,呈献共30 帧总估价逾亿港元之书画珍品,均为知名收藏及鉴赏家、「云海阁」主人张宗宪先生所宝藏,其藏品以「真、精、新」享誉收藏界。


  香港蘇富比先后于2006 年春及2007 年秋推出其部份珍藏拍卖,均备受好评。承接首两部份之佳绩,本场推出上乘之作以再飨艺坛同好,重要拍品包括多次出版之齐白石《荷花翠鸟》、吴昌硕七十二岁写给日籍友人的《寿桃》、傅抱石金刚坡时期之《东山丝竹》、张大千叁十年代后期以没骨法写成的青绿山水《华山云海》,以及林风眠题材各异的佳作等。


  本专拍焦点置于齐白石之《虎》(估价待询),款识「啸天将军仁弟正」;「啸天」即杨虎,袁世凯称帝时,杨虎曾任江苏军总司令、海军陆战队司令兼代理海军总司令;1946 年翌年当选制宪国民大会代表,同年齐白石展开宁沪之行,两人认识;1949 年,杨虎寓居北京,与白石接触更为频繁。


  五十年代初,白石写给杨虎或杨氏伉俪之作品数量可观,多属特别用心精製,而题材选取上亦多具喻意,当中包括此幅《虎》。本幅写于1950 年春,岁次「庚寅」,肖虎。杨啸天以「虎」为名,或与生肖有关。白石屡写禽鸟,生平不擅画虎,该年写本幅相赠,自然是因人成事,既寓杨氏之名,或更有「虎年写虎」喻意吉祥。此画中虎体躯健壮硕大,背向,呈横坐姿态,前腿一伸爪、一抵地以支撑身体,后半身伏地,后腿蜷曲仅露趾爪,尾巴向右方横展伸延,尾梢弯曲向上翘,恰好与左方的题款成对称均衡之势。


  白石的处理手法显然因应四呎大中堂横幅的空间而生调适,写来简洁自然,甚见老人稚子心态下的活泼天真,勐兽无恶形兇相,反而流露几分童趣!他以粗犷厚重的斑纹带出了虎的体躯之壮硕,且粗中有细,以细笔勾划出附皮的毛髮,塑造了鲜活真实的形象。


  另一重要拍品为傅抱石《东山丝竹》(预料成交价约1,500 万港元),傅抱石笔下之歷史故实,不少取材自晋人逸致,本幅则以东晋谢安之事迹为题。谢安出身东晋豪门世家,屡获徵召而不图仕进,隐居会稽之东山,以声色自娱,人称谢东山。日后出山匡扶大局,展经国治世之才;淝水一役,运筹帷幄,指授方略,决胜千里之外,卒大破符坚,令局势转危趋安,为朝廷所重用。


  傅抱石于抗战期间寓居重庆金刚坡时,屡採此题材作画;当时国运日蹇,居上位者藉国难歛财争权,有为者实难遂其志。傅抱石有感无力挽狂澜,遂效魏晋风流,如谢氏东山携伎宴游,又或鸣琴拨阮,放浪形骸,以免捲入浊世横流,沾污己身。如此避世思想,反映了对时局之无声抗议;画家凭作品明志,借古讽今,甚具意味。


  画家处理构图方面,置谢安居中鼓琴,两歌伎分列前后或左右,一吹笛、一拨阮,主僕合奏共谱清音。细节描绘详尽缜微,如画面上方以浓叶为盖,点出身处山林之背景,铺地坐垫及酒壶均交待清晰,标示了席地宴乐之无拘无束。抱石用笔细腻,綫条流畅爽利;开脸造型,无论高士、仕女,皆精準传神,神态切合身份。设色清丽素净,古朴典雅之气息溢于画面,魏晋风流于此穷尽矣!


  齐白石之《柳塘游鸭》写于1929 年(估价600 万至800 万港元),为白石老人赠予着名歷史学家李宗侗(1895-1975)之作。画中构图丰富多变,几无留白空间,层次井然有序,虽繁而不沦堆砌,直得天然之工。白石佈局极用心经营,以湖面分隔全画呈近、中、远景─近处见水禽翔游,徜徉于鳞鳞水波间;中景呈沙洲植遍垂柳状;远景乃岸畔乡舍叁两并排,有小桥一道直通画外。这种排列组合有异于其笔下常见之山水,正是层层有景,重点各异,故秩序自生,铺排自然合理;尤以中景柳树横列,成为全画中结构紧密者,佈置不与类同;又在湖面以较空疏的描绘手法,上下夹处细节之,产生疏密相间之效果,显其匠心独运矣。白石老人的笔墨精简随意,惟取貌摄神,一派乡居生活之舒徐惬意,观者自可领会!


  一九叁四年仲秋,张大千与二兄善孖赴陕西西岳华山游歷,此行乃初访华岳之旅,遍游华山五峯,寻幽搜奇并写生作画,本专拍推出张大千之《华山云海》(估价650 万至700 万港元)即其中之一。画中入景既取「云海」为题,遂採虚实交融之佈局,房舍于树丛叠岩掩映遮护下,置画面下方;另外,画家刻意把携僕高士侷处于边角,以其渺小反衬华岳高耸之伟岸;而画面中央着眼处,衹见白云叠涌,与山岭缝隙激射而出的湍流相滙,合成氤氲飘盪;赭红碧翠点染的峰峦似在云海中穿插,探头昂首,或隐或现、或半露体躯,尽显一派变幻无端之境。画家经营用心,尺幅不大,却气势浑厚,既注重整体效果,亦未忽略局部细节的精描细写,重彩运用尤为神妙,富丽堂皇郄无沾染俗韵,装饰效果与艺术性并重,属画家探研没骨山水法的精彩之作。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