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东部发展滞后当地阿拉伯人担心改造计划
走在东耶路撒冷,你会明显感觉到与城市西部的差别。由于耶路撒冷市政部门从来就缺乏对该地区的规划,大多数阿拉伯人扩建房屋的申请都被拒绝。于是,当地居民只能到处兴建非法住房,以满足家庭人口增长的需求。而四处非法建设的结果,就形成了今天这一地区杂乱无章的面貌:到处是横七扭八的街道,无人清理的垃圾堆,没有装饰精美的餐厅,更不用说电影院、健身房、休闲中心等娱乐场所。
面对这种情况,耶路撒冷市政府提出的改造计划,就是准备在当地建设一个考古公园。耶路撒冷市长在新闻发布会上说,市政府已经与当地居民代表广泛接触,并允诺日后旅游景点建好后,当地居民可在周围开店经商,这对双方都有好处。但事实上,东耶路撒冷的Al Bustan中心地区目前却被居民支起的抗议帐篷所占据。每周,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和平人士聚集在此,抗议以色列政府向阿拉伯人发出的驱逐令和对其房屋发出的拆除令。社区代表告诉记者,政府并没有主动找过他们,他们是从媒体上看到市政规划的。那些已经收到拆除房屋通知的二十几户居民,更是一步也不敢远离自己的房子。他们担心一旦离开,回来后看到的就会是一片废墟。
当地居民来源复杂改造计划背后有诸多原因
耶路撒冷政府为何偏偏选中这个区域进行旅游开发呢?一些分析人士认为,其背后有多种原因:首先是这一地区保有犹太人历史遗迹,而且地理位置极佳。站在社区里向耶路撒冷老城方向眺望,可以清楚地看到雄伟的城墙和不远处的金顶清真寺,下面就是犹太教的圣地——哭墙。Al-Bustan中心地区据说也是圣经中记载的犹太人先祖大卫王休闲吟诗的后花园。所以这个地方在希伯来语中叫做Gan Hamelech,意思是“国王的花园”。在以色列政府的默许下,右翼犹太组织来到附近挖掘犹太人的历史遗迹,并将于未来作为旅游景点的一部分向游客展出挖掘现场。
此外,该地区具有深刻的宗教和政治意义。2004年,未经政府许可,一栋7层高的居民楼拔地而起。这座楼外观与周围的阿拉伯人房屋并无太大不同,但从很远的地方就可以被辨认出来,因为在楼的外面有一面长长的以色列国旗一直从楼顶悬挂至地面。楼外有保安持枪看守,并时刻警惕周围是否有异动,这就是一个当地有名的犹太人定居点。由于这几十个定居者隐姓埋名,对房屋的所有者以及自己如何受人资助搬到此地缄口不提,他们在外人的眼中充满了神秘感。记者跟随居住在里面的一位宗教人士,在穿过一栋栋阿拉伯人的房屋时,就能感觉到周围邻居不大友善的眼光。虽然居住环境恶劣且并不安全,但虔诚的宗教人士认为,不管条件多么恶劣,他们能够守在先人的土地上,就心满意足了。
拆与不拆市政府左右为难
虽然虔诚宗教人士的希望相对简单,但他们的行为不可避免地被披上了厚厚的政治外衣。这种背景下,在对这一地区进行规划时,耶路撒冷市长不得不左右平衡,既不敢惹恼阿拉伯人,为巴以和平谈判再添麻烦,同时也不敢得罪右翼政治势力,将定居者驱逐出去。前不久有报道称,市政府企图将这个定居点的上面3层拆除,只保留下面4层,并将其合法化。此举立刻招来左翼人士和巴方的严厉批评。巴勒斯坦官员认为,这是以色列企图对巴勒斯坦的未来首都——东耶路撒冷——加紧控制的另一个表现。当地阿拉伯人也认为,政府有意将犹太定居者渗透进社区,以此扰乱阿拉伯人的生活。因此他们对政府的“双赢规划”完全没有信心,担心房屋被拆之后自己就再也无容身之处了。
3月2日宣布市政规划当天,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召见了市长巴尔卡特,要求其暂缓执行对阿拉伯人房屋的拆除令,这也反映出面对强大的国际压力,以色列对改变东耶路撒冷现状的举动有所顾忌。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巴以之间发生多起摩擦,包括以色列宣布将约旦河西岸两处历史名胜纳入以色列文化保护项目,导致巴勒斯坦人连日抗议,并与以色列军人发生冲突。有评论担心,涉及被占领土上的任何敏感问题都有可能引发更大规模的巴勒斯坦人抗议,难免发生暴力冲突事件。本月之内,美国与欧洲都将派高官访问巴以地区,试图恢复巴以和谈,利用外交手段尽可能降低双方爆发大规模冲突的可能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