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形文物揭秘巴人的崇虎情结

再过两天,将迎来农历的虎年。世界自然基金会将2010年定为“老虎年”并公布了首份“全球老虎生存状况地图”,呼吁“虎”年拯救老虎。如今,“虎”已成为街头巷尾的热词。
而对我们重庆人来说,自古以来就有着与“虎”有关的文化习俗。追溯数千年前的上古巴人时期,行军打仗、宴乐欢歌,这些主要的社会活动都能见到“虎”的身影。
本报讯今日起,三峡博物馆举办新春特展,专门挑选了与重庆上古巴人相关的部分文物,显示重庆地区数千年来与虎特殊的渊源和关系。本次展览将向市民免费开放,一直持续至3月10日。
本次虎年虎形文物特展位于三峡博物馆底层大厅,分别有镇馆之宝虎钮錞(chun)于王、虎形带钩、虎纹戈、虎纹剑、虎纹矛等古代巴人青铜器,为战国、西汉时期出土文物,拥有至少2000多年历史。
三峡博物馆负责此次展出的策展人介绍,这批虎形青铜文物均为价值连城的无价之宝,全部文物都被密封在一只玻璃箱子中,监控严密,有安保人员24小时把守,游客只许看不能摸。每件虎形文物旁边配有简短的文字说明。
据悉,三峡博物馆今有馆藏藏品17万余件,其中与老虎有关的藏品至少上千件,如虎佣、虎画等。
虎形文物简介
虎钮錞于图1
古代乐器,用于指挥军队
一种军中乐器,用于宴乐、壮军威和指挥军队进退,使用时用绳悬挂横梁上,用棒槌击打,音低沉。錞于广泛见于南方,但将系绳之钮作虎形,则是巴人独特的传统。三峡博物馆藏有虎钮錞于数只,本次展出錞于的虎钮形体粗壮,长尾巨首,四肢如柱,身体后挫,全身布满怪异饰物和花纹,戴项圈。虎钮的周围分布图语。因这只錞于形体最大,高68厘米、重达30公斤,被称为“錞于王”。
1989年夏天发现于万州红旗水库泄洪道巨石缝中,三峡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之一,属战国时期物品。
虎形铜带钩图3
古人腰间配饰,有身份者使用
古人腰带上的扣件,除束衣外,还有装饰、挂物和辟邪功能,多以铜、木等材质制作,当时身份较高人物使用。此青铜带钩以虎为形,长约十余厘米。
涪陵出土,西汉时期物品,专家估计是当时一高级武将使用。
虎纹青铜矛图4
巴人兵器,刻有神秘符号
因把虎视为保护神,远古巴人喜欢在兵器上装饰虎纹。这只矛长约二十厘米,后面安装两三米长的木杆。矛头上的虎为阴刻线纹,虎头前还有一个不知其意的符号,更增其神秘性。
开县余家坝出土,战国时期物品。
图2
虎纹青铜剑
巴人随身武器,形似柳叶
巴人善战,剑是随身武器。巴人之剑极具特征,长近50厘米,宽3厘米左右,像一片柳叶,细长清秀,故又称柳叶剑。这支剑上刻着一只斑斓的虎纹,低头矮身,长尾微卷,像匍匐隐伏的猛虎,随时准备一跃而起,充分体现了巴人的勇敢无畏。
三峡博物馆征集所得藏品,出自战国时期。
图5
虎纹铭文戈
青铜兵器,刻文无人破解
典型的巴人青铜兵器,长约二十余厘米,其虎身为浅刻阴线纹,虎头为浅浮雕,一只虎足前伸,其头身相接处,采用透雕,后部不与戈身相连,看去像虎从冥冥之中突然跃出,艺术效果呼之欲出。更加珍贵的是,这支戈身上刻有一段铭文,是当时巴人使用的文字,属于“巴蜀文字乙”类,但至今无人破解其含义。
万州新田公社出土,战国时期物品。
重庆人老祖宗以虎为图腾
巴人崇虎文化至今仍在部分地区有所体现
重庆人饲虎、爱虎、畏虎、敬虎的文化传统已经持续了数千年。
虎被誉为百兽之王,国人从原始时代开始,就对老虎怀有一种崇拜情结。巴人为伏羲后裔,其先祖后照南迁至巴陵,号为巴人。因尧、舜、禹三代连续不断地攻伐三苗,巴人被迫西移至鄂西长阳武落钟离山。巴氏子务相与四姓争神获胜,被立为廪君。其后,廪君率其族继续西移,射杀盐神、君乎夷城,建立巴国。巴人之族徽由岛变成蛇,最终以白虎为图腾。传说白虎就是巴人祖先廪君的魂魄化身。
巴文化研究学者认为,白虎象征了巴人祥瑞、骁勇、知兵善武的民族精神。因此,巴人独特的虎文化也至为发达,是千年巴文化的核心构成元素。
虽然上古巴人生活的地区与今天重庆几乎一致,但学界普遍认为,由于巴文化与汉文化的多次大交融,如今重庆人多已不是巴人后裔。但是原巴人崇虎文化习俗,在今天重庆地区等地的土家族人身上,仍依稀可见。
土家文化学者戴曾群认为,土家族是夏时期源于鄂西古称夷水的清江之滨,属巴人一支,参与神奇而璀璨的巴文化的创造。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世代土家儿女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艺术遗产,特别是酉阳、秀山等地民间舞蹈《跳丧》,与巴人图腾关系密切。
“跳丧”是土家族悼念死者的一种祭奠歌舞,内容丰富,舞段纷繁,曲调高昂动听而不狂,低沉而不悲,节奏明快,跳跃性强,保存着远古时代的纯朴风格。“跳丧”还有“打丧鼓”、“跳丧鼓”、“撒叶儿嗬”等说法。
专家认为,“跳丧”是巴人图腾舞蹈演变而来,如今其许多唱词仍有崇拜白虎的内容,动作仿虎较多,如“虎抱头”、“猛虎下山”等。另外,在跳丧时在棺材上铺盖虎毯等,足以说明当时巴人崇虎的文化习俗。
虎形文物
有许多未解之谜
三峡博物馆筹办的这场与虎有关的藏品特展中,勾勒出了上古重庆的一个崇虎的神秘民族的模糊背影,其中还有不少谜团至今未能解开。
三峡博物馆巴文化研究员唐冶泽介绍,《华阳国志·巴志》记载,“巴师勇锐,歌舞以凌殷人”,显示了古巴人的骁勇善战和能歌善舞,本次展出的国宝级藏品虎钮錞于就生动给予证明。錞于是一种军中乐器,用于宴乐和指挥军队进退,但巴人使用的錞于非常特别,将系绳之钮作虎形,造型精美独特,显示了巴人不但擅歌舞,还异常的勇武精进。这次展出的虎钮錞于高68厘米、重达30公斤,需要悬在横梁上击打,但战斗中移动得需战车运载,重庆地区山路崎岖,攻伐中虎钮錞于是如何随部队运载并使用的,就无法得知了。
此外,巴人使用的青铜兵器上面多刻有虎纹图案,这次展出的一柄虎纹铭文戈,戈身刻有一段铭文,专家普遍认为就是当时巴人使用的文字,并将其归属于“巴蜀文字乙”类。遗憾的是,这段虎纹戈上的文字,至今无人破解内容。唐冶泽说,类似铭文戈全国极其罕见,是破解巴人文字最重要的载体。巴人是否拥有过文字,目前争论不休,成为史学界的千年谜案。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