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年画大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五谷丰登》  

        传统年画“画中有戏”

  此次中国美术馆年画大展分设佳节逢春、百子闹春、好戏迎春、新风沐春四个部分。

  “佳节逢春”集中展示门画类、吉祥类、风俗类年画,同时还遴选镇宅神虎图数幅,以喻示虎年的到来。门画是年画艺术发展之滥觞。门画不只有门神,还包括历史人物、天仙童子等多种题材。汉代即有画神荼、郁垒守护于门的风俗,他们是中国最早的门神。此次展览选取天津、山东、陕西、江苏、四川、广东等各年画产地的门画佳作60余件,并精选了解放后创作的抗战英雄、民族英雄的新门神作品。

  “百子闹春”主要展示娃娃题材的年画。娃娃是我国民间美术最常见的表现题材,年画中的娃娃均以大众喜闻乐见的样式予以表现,体态圆润饱满、健康壮硕,神情活泼生动、憨态可掬,且多与仕女、莲花、鲤鱼、石榴等组合,形成“五子夺莲”、“榴开百子”和“富贵有鱼(余)”等祥瑞的主题,画面热闹喜庆,寓意吉祥,反映了旧时民间多子多福的传统观念。

  “好戏迎春”主要展示戏出年画作品。戏出年画是戏曲艺术与版画艺术相结合的产物。早在清乾隆时期,由于戏曲文化的空前繁荣,以戏曲故事为题材的木版年画亦蔚然成风,因戏曲是以“出”来表演,故称“戏出年画”。戏曲中最精彩的故事情节和最优美的表情身段被定格于年画之中,画中有戏,百观不厌。此次从全国各地精选出来的精美戏出年画共有60余件,全面展现了各地不同的年画风格和特色。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秦琼、敬德》(局部)

  新年画“新风沐春”

  “新风沐春”主要展示的是新年画作品。90余件作品基本反映了1950年代以来的新年画不断推陈出新的创作面貌。新年画是相对于传统年画而言的反映新的时代面貌的年画作品,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均发挥了重要的革命宣传作用。新中国成立后,新年画艺术得到高度重视,1949年11月,文化部发布经毛泽东主席亲自审阅过的《关于开展新年画工作的指示》,新年画运动蓬勃兴起,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最为繁盛。众多美术工作者积极投入到这一领域。此次展出新年画作品90余幅反映了年画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推陈出新的发展历程。本展精选了李可染、李琦、张仃、刘文西、任率英、力群、古元、彦涵等人的新年画作品,体现了浓烈的时代特色。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空城计》

  中国美术馆副馆长马书林介绍说,此次展览由文化部艺术司、非物质文化遗产司以及中国美术馆联合主办,体现了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有利于弘扬和保护传统木版年画,推动新年画的创作。生活于都市中的人们对传统木版年画已经比较陌生,为了让大家了解它的制作程序,美术馆邀请了著名年画产地山东潍坊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殿英和其子张运祥到现场刻印木版年画。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