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春华:“我一辈子红得发紫黑得发亮”
因文革期间一幅《毛主席去安源》声名鹊起,人生际遇大起大落的著名画家、原北京画院院长刘春华,近年来几乎处于与外界绝缘的状态。经历3年养病后,近日他首次出现在广州某画展上,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独家专访。
刘春华的油画《毛主席去安源》在文革期间一共印刷了9亿多张,是世界上印数最多的一张油画。刘春华说,当时他收到了4麻袋的来信,里头甚至还有情书。
然而,就是因为这幅画而出名的刘春华后来遭到“四人帮”的打压。而1995年在北京嘉德秋季拍卖会上,这幅《毛主席去安源》最终以605万元的价格被中国建设银行广州分行拍得,创造了当时中国油画拍卖的最高纪录,这个纪录一直保持了将近10年。之后,刘春华又身陷官司之中,使他饱受诉讼之苦。
经历了画坛名与利的大起大落,如今的刘春华选择了沉寂,每天幽居于北京的家中读书、练字、画画,笔下也不再是领袖肖像,而是一幅幅意趣盎然的世俗风情画,有卖红薯的姑娘、有街头耍猴的艺人、有卖报纸的老伯……。
创作:从画伟人到描绘社会底层
1967年,刘春华创作的油画《毛主席去安源》塑造了青年毛泽东身着蓝色长袍、臂夹红雨伞的形象,之后由《人民日报》等“两报一刊”公开发行并随报赠送彩色油画,印量达9亿多张,成为世界上印数最多的一张油画。
时过多年,许多人记住刘春华,仍然是这幅《毛主席去安源》。刘春华说:“我见过一个当代艺术的雕塑,把《毛主席去安源》这幅画做成一个雕塑,但是全身上下都围满了花。我还在网上看到,这幅作品被年轻的画家修改,毛主席手上加了一个提包……对于这些作品我不置可否,这些作品大概表现了不同年龄层的艺术家对国家和历史的不同看法。”
《毛主席去安源》这幅画,对他的人生道路影响很大。“我一辈子红得发紫,黑得发亮,好几个来回,都和这幅画有些联系。但到底这幅画好不好,都是别人说的,我从来没有跟着评论过。我只是想说,我用心画过这幅画。”
这些年来,身为北京画院院长的刘春华不举办画展,鲜有新作问世,现在他在从事什么创作?
刘春华并未停歇,从上世纪80年代起,他不再从事伟人肖像画创作,而开始画一幅幅世俗风情画。在他笔下,活跃着北京城的各种市井生活景象。两张《耍猴图》,一幅画于北京街头,一幅画于印度街头,趣味横生。印度耍猴人,用一只小棍指挥猴子跳舞;北京街头的耍猴人,敲锣打鼓,嘴里吆喝“你不耍就挨打”,惟妙惟肖。上世纪90年代,北方城市里“盲人算命”很流行,刘春华又有了题材,画中一个算卦先生,戴着墨镜走路,颤颤悠悠。刘春华配上一段题记:“当人们茫然不知如何前行之时,于是有盲人指示机宜,令人欢呼雀跃如见天日,喜乎悲乎?不得知也。”刘春华在调侃,盲人连自己的路都看不清楚,岂能为他人指点人生路?还有一幅画《小丑露脸》,一个小丑滑稽的脸孔,配上一首打油诗:“吹拍拉踹是硬功,若有心肝练不成,莫管世人论美丑,练到无脸能称雄。”刘春华其实借小丑讽刺时下一些人的嘴脸。
刘春华说,自己在对社会底层的描绘中,找到更多乐趣。
市场:画家与炒家有时会“演戏”
如今,各种天价作品满天飞,刘春华又如何看待市场与艺术的关系?“现在很多人不是看画,而是听画。听到某人是大师,就跟风去买,去炒作,这就等于完全被市场左右了。”
刘春华说,现在的拍卖市场,不乏一些叫价太高的数字,以及画家与炒家“演戏”的情况,明面上拍出天价,实际成交价格却很低。“艺术史有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一些当代出名的艺术家,可以持续努力,就可能在美术史上站住脚,也可能有一部分人成为过眼云烟,很快就会烟消云散。”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