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青花,未解之谜争到今
从09年3月到6月,首都博物馆举办了为期三个月的元青花展览。展览展出了国内24家博物馆的67件镇馆之宝,加上从伊朗国家博物馆远道而来的6件元青花,堪称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顶级元代青花瓷器展览。
对收藏者来说,元青花始终是个神秘的传奇。这些产自700多年前的元代青花瓷器,既以其淡洁素雅令世人倾倒,也给后人留下了一个个待解的谜团。
大件元青花精品多外销
元青花如何区分官窑和民窑?在历史文献中我们几乎找不到关于这一问题的确切记载。故宫博物院的一位陶瓷专家对《世界新闻报·鉴赏中国》周刊记者说,元青花是否存在官窑瓷在学界仍然争议较大,并没有定论,还在进一步的研究中。
“官窑”通常有两种含义,一是仅指生产资料所有权归皇室所有的官办瓷器窑场,二是官府所需瓷器采用“官搭民烧”方法解决,烧出的瓷器精品,进贡给宫廷使用。
元代没有御窑厂,浮梁瓷局是元王朝在景德镇设置的全国唯一一所为皇室服务的瓷局。元青花所使用的原材料、绘瓷艺术、烧窑艺术等在世界上都是相当卓越的。不过,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浮梁瓷局与明清官窑相比都有明显区别。景德镇浮梁瓷局所出产的元青花并非如明清官窑那样只生产宫廷用瓷,而是多为外销瓷。
中国博物馆学会秘书长、中国古陶瓷学会副会长袁南征对《世界新闻报·鉴赏中国》周刊记者说,虽然元青花也用于商业贸易,但不是寻常百姓可以拥有的。元代对青花瓷的质量和数量有相应的控制,专供海外宫廷贵族赏玩的元青花不可避免带有官窑性质。
绝大多数珍品出自景德镇
对元青花的研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是关于元青花的窑址调查。准确的元青花烧造地难寻,元青花的窑址究竟在哪里?《世界新闻报·鉴赏中国》周刊记者从几位国内知名陶瓷专家口中听到了较为一致的答案:元青花珍品绝大多数出自景德镇。
据悉,除了景德镇外,云南的玉溪窑、浙江的江山窑等地也遗存有一定数量的元青花。北京故宫博物院一位陶瓷专家告诉《世界新闻报·鉴赏中国》周刊记者,元朝时云南玉溪窑等地烧制的是青釉青花,精美的白釉青花基本都是在江西景德镇烧制的,其他窑非常少。其他瓷窑所产的元青花,在颜色、纹饰等方面都远逊色于景德镇的青花瓷器。
据文博界专家考证,景德镇的制瓷业在元朝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中存在多种原因。一方面,宋元交战频繁,北方大量工匠艺人为谋生路举家南迁,江西景德镇成为陶瓷工匠汇聚之地。他们把北方窑业的先进技术与人文艺术,融入了南方瓷业生产。另一方面,景德镇有比北方更优越的制瓷环境、更好的制瓷矿产资源,瓷石、高岭土、水和森林等资源丰富。
此外,元代统治者对景德镇白瓷的偏爱,也促成了景德镇瓷业的发展。元政府在景德镇专设的浮梁瓷局,使景德镇拥有较大的瓷器生产规模。全国各地的优秀工匠也都慕名来到景德镇,使景德镇瓷器烧造技术得到进一步提升。当时景德镇就有几百座窑厂。
景德镇大规模瓷器生产基地的建立为出产元青花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在元代中晚期,景德镇烧出的成熟青花瓷名扬海外,显示了中国制瓷史的巅峰水平。
元青花人物纹之谜
元青花有没有人物纹?这一话题在文博界始终争论不休,并在不同场合被学者不断提起。
对人物纹青花瓷出现在元代存有异议的学者多认为,青花的人物图案源于明初洪武年间。洪武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年号。明朝建立不久,朱元璋在景德镇珠山设立的御窑厂,成为明代景德镇最早的官窑。洪武青花传世作品不多,到目前为止,还未发现真正带洪武官窑纪年款的瓷器实物。由于朱元璋的喜好与关注,景德镇瓷器中人物纹瓷器作品增多。
人物纹青花代表作品“萧何月下追韩信”青花梅瓶出土于明洪武25年的沐英墓中。国家文物局专家库成员、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周晓陆在2003年就曾根据这一史料提出过疑问。可持不同观点者认为“萧何月下追韩信”这一题材是元曲中主要曲目,出现在元青花瓷器上不足为奇。
坚持青花人物纹出现在明初的学者多持几点依据。一是元朝等级制度森严,分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四等,汉人地位相对低下。元朝统治者下令烧制有汉族人物故事的青花瓷可能性不大。而朱元璋利用汉民族的传统故事题材来鼓舞士气更为合理。另外,元朝统治者蒙古贵族长期在马上征战,惯用金银制品,瓷器使用较少。再者,元时伊斯兰教在中国已经形成相当的规模。伊斯兰教文明反对偶像崇拜,艺术品上很少绘人物纹。
青花人物纹出现的时间究竟是元还是在明洪武年间?故宫博物院的一位陶瓷专家对此显得颇为谨慎,他对《世界新闻报·鉴赏中国》周刊记者说,元青花是否有人物纹仍然是个待解的问题。虽然有学者认为人物纹起源于明洪武年间,但是尚没有得到学术界的一致认可。如果“元青花无人物”的推测被证实,无疑会在学界内外形成一阵强大冲击波。
专家解读
元代瓷窑像“国营单位”
为适应中亚及欧洲宫廷贵族的观赏需求,配合这些国家当地生活习俗,元代景德镇烧造出了元青花大件精品。这种用于出口元青花的生产,采用的是“官搭民烧”的方法。虽然在历史文献上看,这样的政府行为究竟是长期,还是短期不好查找,但“出口青花是元政府下令在景德镇烧制”则是多数学界人士较为倾向的观点。
中国博物馆学会秘书长、中国古陶瓷学会副会长袁南征接受《世界新闻报·鉴赏中国》周刊记者采访时说,古代封建社会生产瓷器多以官方为主,私人生产瓷器的较少。元代出口的青花多是由政府下令烧制,当时的瓷窑性质上有些像“国营单位”。
链接
元青花的各种“说不清”
2005年,“元青花鬼谷下山纹故事罐”在伦敦拍出2.3亿元惊人天价,让元青花从此一器难求,也让人们对元青花的追藏热情经久不衰。
目前现世的数百件元青花虽解答了部分疑惑。但对许多谜题,我们依然没有答案。景德镇烧制元青花具体始于什么时间?元青花是怎么成型的?除了景德镇,还有那些地方的窑口烧制元青花?元青花精品为何远涉重洋,多数秘藏在海外贵族深宫……也许,我们只能期待着新的考古资料出现,来填补元青花实物遗存和学术研究的遗憾。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