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发挥资源优势打造“英伦风情”

        位于天津中心城区核心地带、历史遗存最为丰富的和平区泰安道及其周边地区正在发生变化。继去年十二月,一九0三年落成的英国圣公会教堂——安里甘教堂修缮一新后,今年一月,耗资近三亿元的天津利顺德大饭店提升改造工程,亦完成外檐整修,进入机电安装阶段。  
  与安里甘教堂和天津利顺德大饭店一起纳入该地区重点整修计划的还有原英国领事馆、十八集团军办事处原址、原开滦矿务局大楼、原天津印字馆、纳森旧居、原泰莱饭店、原屈臣氏大药房等。
  这项名为泰安道英式风情区的二0一0年重点商贸工程,计划用一年半左右时间,对泰安道与大沽南路周边十万平方米的土地重新规划,重点修缮十三幢有着近百年历史的英式建筑及多条街道,引进旅游、酒店、商务、商贸、休闲等十余种经营业态,将该区域由现在的行政办公区改造成为功能齐全、特色突出的高端商务商业区。
  据史料记载,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天津被迫开埠。自一八六0年至一九0三年的四十余年间,英、美、法、德、日、俄、比、意、奥九国先后在天津设立租界,并依照本国风格,建起了“国中之国”。泰安道地区即为当时的英国租界,开辟于一八六0年,是外国在天津设立的最早租界,也是遗存最多,保存相对完整的外国租界。
  二00五年,新中国首部针对历史风貌建筑保护的地方立法——《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条例》颁布实施,按照条例中的确认条件,包括泰安道重点修缮建筑在内的六百七十二幢“建成五十年以上,具有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人文价值,反映时代特色和地域特色的建筑”,被依法认定为历史风貌建筑。
  在此后的几年里,天津市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成功开放、经营了天津五大道、解放北路金融街、河北区意大利风情街、和平区小白楼欧式风情街等“看得见,进得去,有故事”的历史风貌建筑旅游景点和服务设施,既展示了天津的特色资源,又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