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屈原祠建设工程圆满竣工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屈原祠竣工照片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司司长关强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湖北省文化厅厅长杜建国

  1月16日,占地2万多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806平方米的三峡湖北库区最大的文物保护项目屈原祠建设工程竣工典礼在秭归凤凰山隆重举行。它的落成标志着三峡湖北库区文物保护规划任务全面完成。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司司长关强,国家文物局古建专家组组长、中国文物学会名誉会长罗哲文,国务院三峡办规划司处长倪莉,湖北省文化厅厅长杜建国,湖北省文化厅副厅长、文物局局长沈海宁,湖北省移民局副局长杨德菊及秭归县委书记罗平烺等有关领导、专家出席竣工典礼并讲话。省直及宜昌市、秭归县文化、文博单位领导,有关专家、新闻媒体及秭归县干部群众和学生代表等300余人参加了典礼活动。典礼活动由省文化厅副巡视员吴宏堂主持。屈原祠建设工程竣工验收组组长罗哲文教授宣读了屈原祠工程专家验收意见。
  由罗哲文先生为组长,清华大学、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浙江省古建筑设计研究院、华中科技大学、湖北省文管会及湖北省文化厅古建筑保护中心有关专家组成的验收组于15日实地检查建设现场,审阅各种资料,并认真评审后一致认为,该工程整体布局凸显老屈原祠的建筑特色,在建筑形制、结构类型、材料特性上均做了精心处理,尤其是前殿与大殿等五栋建筑采用纯木结构,完全使用传统材料、运用传统工艺进行施工,保留、传承了古代建筑施工技艺,提高了文物保护工程质量,提升了工程水平,成为三峡文物保护的一个亮点工程,一致同意该工程竣工验收。
  沈海宁局长在介绍屈原祠建设始终“坚持优中选优,确保建设团体的高水平;坚持严格招标,确保工程建设的高质量;坚持通力合作,确保管理水平的高标准”的建设经验后表示,下一阶段要集中精力抓好屈原祠的展陈工作,力争端午节前对外开放,让广大人民群众早日享受三峡文物保护成果。
  杜建国厅长在讲话中指出,屈原是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人格魅力受世人敬仰。2009年,以秭归“屈原故里端午习俗”为代表的中国端午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也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再次提升了屈原在世界上的声誉。此次因三峡工程而重修屈原祠,是新时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传播先进文化的需要,是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需要,是追求社会效益最大化、促进三峡人文旅游发展的需要。他希望文化文物部门要以屈原祠建设工程竣工落成为契机,抓紧开展屈原祠及凤凰山文物景区的陈列布展工作,在突出重点、彰显特色、提升内涵、拓展服务上下功夫,通过丰富的展陈内容、新颖的展陈形式、多样的传播手段,努力将屈原祠及凤凰山文物景区建设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打造成三峡库区乃至长江沿线文化产业和旅游发展的一张靓丽名片。
  关强司长在讲话中指出,屈原祠是三峡工程湖北库区最大的文物保护项目,它的落成是三峡工程文物保护和湖北省文物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近年来,湖北省文化文物部门在湖北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配合大型工程建设的文物保护工作中,创新了一套突出课题意识、加强科学研究、强化人才培养的新方法,总结出了一套在地面文物建筑工程中行之有效的规范管理新经验。屈原祠及凤凰山古民居群建设正是运用这一理念的成功典范,为我国地面文物的保护闯出了一条建设与管理的新思路。他要求湖北省文物部门充分利用屈原祠这一载体,坚持文物工作方针,围绕弘扬屈原精神、展示屈原文化,积极做好屈原祠的后续陈列和对外开放工作;围绕服务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大局,不断推动文物保护项目与旅游机构多形式、多渠道的合作;围绕贯彻落实《文物保护法》,依法管理好屈原祠及凤凰山古建筑群内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促进文物管理工作跃上新台阶。( 湖北省文物局     代 攀)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