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校博物馆发展缓慢 养在“深闺”少人识

        近日调查发现,北京的高校博物馆普遍发展缓慢,定位不清不准等问题制约了其社会教育功能的发挥。

  十几家博物馆有多项“第一”

  有的独一无二不乏精品极品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博物馆副馆长韩国军说:北京高校共有十几家博物馆,拥有多项“第一”:

  北京服装学院的民族服饰博物馆是国内第一家服饰类博物馆;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是国内高校第一所考古专题博物馆;创立于1909年的北大地质博物馆,是我国最早的地学博物馆;北航航空博物馆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家航空博物馆。

  此外,北京中医药大学的中医药博物馆、北京印刷学院的中国印刷博物馆等,都依托学校专业特色,在北京甚至全国都是“独一无二”。

  北大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副馆长宋向光认为,高校博物馆资源丰富,具有巨大发展潜力。首先,高校博物馆的藏品来源广博,其中不乏精品和极品;其次,高校本身专业人员集中,智力资源丰富,目前我国已有数十所高校开设了文博专业或博物馆学专业,不仅为社会输送了人才,也提高了高校博物馆的层次;第三,高校本身的社会信誉度较高,在博物馆建设和对外宣传等方面都有着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

  校内知晓率也不高

  参观者最多5万人最少只6000人

  尽管高校博物馆建设意义重大,但目前北京高校博物馆的参观人数并不多,校内知晓率也不高,参观者以本校新生为主(其中又以关联性强的专业学生为主),校外具有工作关系的访客也占到了一定比例。

  据了解,北京高校博物馆每年的参观人数多的如北航航空馆有5万人左右,少的如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博物馆只有6000人左右。

  对于高校博物馆,知道的少,利用的人就更少了。在北大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山东长岛北庄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山西曲沃曲村文化墓葬”等北大考古系的工作成果,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但平时来参观的人,最少时一天也见不到一个;赶上暑假,人比较多,但大多是随旅游团参加高校游的孩子。

  珍贵文物锁库房

  维持现状发展慢

  在采访中发现,北京高校博物馆的发展不平衡,如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博物馆得到教育部的修复专项拨款1000万元,加上学校配套资金近400万元,已迁入新建的大楼,建筑面积扩展到1400平方米,完成装修后即将重新开展。北航航空馆2011年新馆开馆后,建筑面积将由7000平方米增加到15000平方米,硬件设施水平也将大幅提升。

  不过,北京高校多数博物馆还是在维持现状中,多年徘徊不前,新征藏品、馆藏品定级、库房改造、专项投入等,都较少得到发展。

  宋向光说,北大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的展厅有2000平方米,库房有800平方米,十几年一直未变,都显得很小了。馆内有1万多件藏品,许多都是上世纪20年代、50年代的,近年来的藏品大都是北大师生考古发掘带回来的。

  由于经费所限,有些高校博物馆难以保护珍贵藏品。韩国军说,北航航空馆老馆每年的门票收入仅有五六万元,几架经历过“二战”的文物价值极高的飞机只能露天存放。

  因缺乏用于布展的资金,多个高校博物馆只能将一些珍贵文物长年锁在库房里,难见天日。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