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将举办林散之书画专场拍卖会
2010-01-19 09:19:18 来源:转载 已浏览次
中国现代最杰出的书法大师林散之先生逝世已二十周年,被誉为“当代草圣”和“中国千年十大书法家”的林散之至今在艺术界和收藏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了纪念林散之逝世二十周年,南京将推出国内最大的“林散之书画拍卖专场”,共计四十二件书法和绘画作品。
1972年,他的草书条幅《毛主席诗词·清平乐·会昌》得到郭沫若、赵朴初和启功等艺术大家的高度评价,书名初震。次年该作品在《人民中国》杂志出版,在日本引起巨大反响。日本书坛巨擘青山杉雨敬题“草圣遗法在此翁”为赠。本次专场将推出三件林散之《毛主席诗词·清平乐·会昌》,皆为上世纪70年代所作精品,十分罕见。另有林散之自作诗《贺中日邦交诗一首》尺幅巨大,为行书、写的严谨却如行云流水。
极为少见的是四件六十年代的书法。其中他写于六三年的《太湖归来》自作诗,书风受王铎、黄宾虹等影响,中锋用笔而求瘦劲行笔疾厉,一气呵成。该作收录于《林散之书法集》。书联《小雨藏山客坐久,长江接天帆到迟》曾经江苏省美协主席、省国画院院长宋玉麟先生珍藏,并题包手。其子著名书法家林筱之先生在条幅《毛主席诗词 七律解放南京》上题跋“先父林散之书法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乃一变,个人只知70年代书风奔放纵横,不知六十年代书法全从阁贴中来,笔笔精到,几可与前人比肩,此书为证”。林老六十年代书法传世极少,已近罕见。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为林老书法鼎盛期。那个时代创作的三十余件条幅、对联、册页从不同角度表现了一代宗师老辣古拙,磅礴放旷,划沙折股,平淡天成,人书俱老的美学特征和艺术感染力。
林老绘画,世所罕见,最为难得的是林老10开《山水册页》。该作创作于60年代,描绘了黄山秀丽,沱江秋色,终南烟雨,三峡险津等,清逸萧疏,浑厚华滋,精妙绝伦。为林老早期绘画的代表作。另一幅山水画《黄山论道图》是他七十年代初的作品,描写黄山奇峰险径,计白当黑,旷逸高古,并赋长诗一首,书画交相辉映。
林老杰出的艺术成就在艺术市场上也得到了很好的表现,从九十年代初的千余元一幅到2005年其作品《临阁贴》手卷拍到了176万元。随着新一轮艺术品热潮到来,今年一件林老条幅在北京秋拍以78万元成交。预示着林散之这位超级书法大师的升值潜力将会十分惊人。
于1月27-28日在状元楼酒店《经典夜宴——2010中国书画迎春拍卖会》预展的这批书法珍品将呈现在书法爱好者、收藏者面前。同时展出的还有荟萃龚贤、傅抱石、张大千、黄宾虹、李可染、徐悲鸿、刘海粟、陈之佛、陈大羽和钱、宋、亚、魏等176件艺术大师的精品力作。
1972年,他的草书条幅《毛主席诗词·清平乐·会昌》得到郭沫若、赵朴初和启功等艺术大家的高度评价,书名初震。次年该作品在《人民中国》杂志出版,在日本引起巨大反响。日本书坛巨擘青山杉雨敬题“草圣遗法在此翁”为赠。本次专场将推出三件林散之《毛主席诗词·清平乐·会昌》,皆为上世纪70年代所作精品,十分罕见。另有林散之自作诗《贺中日邦交诗一首》尺幅巨大,为行书、写的严谨却如行云流水。
极为少见的是四件六十年代的书法。其中他写于六三年的《太湖归来》自作诗,书风受王铎、黄宾虹等影响,中锋用笔而求瘦劲行笔疾厉,一气呵成。该作收录于《林散之书法集》。书联《小雨藏山客坐久,长江接天帆到迟》曾经江苏省美协主席、省国画院院长宋玉麟先生珍藏,并题包手。其子著名书法家林筱之先生在条幅《毛主席诗词 七律解放南京》上题跋“先父林散之书法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乃一变,个人只知70年代书风奔放纵横,不知六十年代书法全从阁贴中来,笔笔精到,几可与前人比肩,此书为证”。林老六十年代书法传世极少,已近罕见。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为林老书法鼎盛期。那个时代创作的三十余件条幅、对联、册页从不同角度表现了一代宗师老辣古拙,磅礴放旷,划沙折股,平淡天成,人书俱老的美学特征和艺术感染力。
林老绘画,世所罕见,最为难得的是林老10开《山水册页》。该作创作于60年代,描绘了黄山秀丽,沱江秋色,终南烟雨,三峡险津等,清逸萧疏,浑厚华滋,精妙绝伦。为林老早期绘画的代表作。另一幅山水画《黄山论道图》是他七十年代初的作品,描写黄山奇峰险径,计白当黑,旷逸高古,并赋长诗一首,书画交相辉映。
林老杰出的艺术成就在艺术市场上也得到了很好的表现,从九十年代初的千余元一幅到2005年其作品《临阁贴》手卷拍到了176万元。随着新一轮艺术品热潮到来,今年一件林老条幅在北京秋拍以78万元成交。预示着林散之这位超级书法大师的升值潜力将会十分惊人。
于1月27-28日在状元楼酒店《经典夜宴——2010中国书画迎春拍卖会》预展的这批书法珍品将呈现在书法爱好者、收藏者面前。同时展出的还有荟萃龚贤、傅抱石、张大千、黄宾虹、李可染、徐悲鸿、刘海粟、陈之佛、陈大羽和钱、宋、亚、魏等176件艺术大师的精品力作。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