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当代中国艺术家十人展

策 展 人:杨维民
展览时间:2010-01-20~2010-02-03
展览地点:时代美术馆
主办单位:北京时代美术馆、人民美术出版社
参展人员:国画:张见、党震、范治斌、马骏、黄丹
油 画:朱春林、张义波、洪浩昌、康蕾、南方
“当代中国艺术家十人展”为何以“印·象”命名?“印”即“信”,乃“信念”、“精神”;“象”即“图象”、“意象”,融合互渗,自然自在……乃当下“东方意味”。
2010新春之际,北京时代美术馆 —建在北京长安街的中国最高美术馆,举办一个具有时代特征、东方色彩,又有学术品位的独特、别致、新颖的画展。我正是在如此“意义”之上,策划《印·象——当代中国艺术家十人展》。因为此展要考虑两个特殊的时空背景:亚洲驻华使节新春笔会在此间举办;亚洲青年艺术精英奖在此间颁发。于是“东方”、“时代”、“青年”、“学术”是策划的关键词,“东方”理应是展览的主题。
“东方”一词看似平淡无奇,其实值得细细玩味。曾几何时,一向以“世界中央之帝国”自居的中国变成了相对于“西方世界”而言的“东方”。而在我们也逐渐习惯了自称“东方”后,从前那些自信(或言自大)、那些规矩(或言教条)也慢慢分崩离析……然而,进入当代,随着经济水平、国家实力、民族意识的增强,“东方”与“西方”这两个词汇之间也从早年囿于意识形态的价值判断,到渗透着彼此关于对方的幼稚幻想,再到求同存异地彰显自身特色。数千年的文化积淀可以成为财富,也可能被视作包袱,我们已经目睹了太多将“包袱”丢掉后的肤浅浮躁。今日的“东方”中国不甘也不应再被贴上种种波普标签,我们自己对于艺术价值、文化内涵的评价标准也会出现“复兴”式的改变。对于传统文化的再审视,对于根植于东方的艺术气质的重新评估势必到来。以东方传统为“内功”,兼具“当代性”的力量,凸显出东方意味。
《印·象——当代中国艺术家十人展》正是基于“东方意味”,选择了当代中国艺术家中的国画、油画中各五位俊杰。国画家是张见、党震、范治斌、马骏、黄丹;油画家是朱春林、张义波、洪浩昌、康蕾、南方。他们是今日中国艺术之骄子。他们多是博士、硕士,留在艺术院校任教,或是专业画家。他们虽然还年轻,但都是艺术市场的宠儿。他们之所以早早功成名就,是在于他们脚踏实地的在东方艺术园地里执着地耕耘。他们扎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里,把这片土壤里精华的东西转换成自己的艺术创作元素,切入当下多元文化语境,兼收并蓄,融会贯通。并以各种艺术形式表达出来,形成有自己独特样式的艺术品。艺术家每件成功的作品都闪烁着每个艺术家的不凡的个性。这次展出的作品,因十位艺术家各自艺术探索的胆识、艺术作品的原创和艺术表现的差异,而带给大家一个既具有学术前瞻性、艺术经典性和社会丰富性而又不乏时代时尚性的多元化展览。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