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安宁新发现新品类文物11处 通过专家组验收

    1月13日,记者从市文物局获悉,安宁区顺利完成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实地调查阶段工作任务,并于日前以149.3的高分通过省上专家组的验收,距离满分只差0.7分,位居全省已验收试点前列。

    到达率和覆盖率均为100%

    安宁区文物遗存较为丰富,区内有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登记在册文物遗存点17处。据了解,在此次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过程中,安宁区普查队员走街串户、深入村居、走访群众、查阅宗谱,采取“地毯式普查”方式,及时了解新线索,严格按照普查技术要求和相关标准,对新发现、复查的文物点进行认真调查,科学采集,普查野外到达率和调查区域覆盖率均为100%,保证了采集数据的科学性、完整性和真实性,确保了三普调查的质量。

    截止目前,全区已复查文物点近25处;新发现文物点11处,其中包括工业遗产4处,其他新品类2处;填写普查登记表17余份;录入电子数据信息17处;拍摄照片400余张;采集标本9个。

     11处新品类文物亮相安宁

    根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工作方针和市文物局的普查要求,此次安宁区在普查中将工业遗产调查和新品类列为了新发现的重点。

    据市文物局副局长吉福荣介绍,在安宁区工业遗产调查中,由于辖区内大多企业经济效益不景气,有的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加之大多不属于区属企业,工业遗产专项调查成为普查的难点和重点,普查人员多次到企业做工作,并到省档案馆、图书馆、市经委等部门认真查阅《甘肃省工业志》、《甘肃机械工业史料》、《西北工业》等相关文书、档案和史料汇编,最终按要求如期完成了4家企业的实地调查、遗存拍照、资料收集、表格填写、绘图等一系列工作。

    此外,此次安宁区还抓住区内高校集中、特色经济、路桥开发等优势,将西北师大正门、行政大楼、青年教师2号公寓及水塔、省委党校内苏联专家楼、兰州银滩黄河大桥、安宁堡桃园、枣林等11处作为新文物遗址点进行了补充调查,使该区在文物新发现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省内已验收试点中位列前茅

    在此次验收过程中,甘肃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验收组查看了普查中采集的标本和全部的《不可移动文物登记表》和《消失文物登记表》。对抽查的14份《不可移动文物登记表》进行了认真详细地审阅和书面点评,详细地核对了电子文本与纸质文本的一致性;对随机选取的“西北师范大学水塔”、“银滩黄河大桥”2处不可移动文物点进行现场实地验收。

    经过认真讨论,验收专家组认为,安宁区文物普查数据基本符合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标准规范要求,抽查样本的纸质文本内容基本真实、完整,与电子文本内容基本一致,实地文物调查到达率与覆盖率达到标准,完成实地文物调查阶段的任务,同意安宁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实地文物调查阶段工作通过验收。

    据悉,目前省内文物普查验收的评分标准为满分150分,此次安宁区在省上专家组验收中最终获得了149.3分的好成绩,在目前全省已验收完毕的试点中位列前茅。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