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24件史料回归颐和园 航拍老照片很少见
颐和园获赠文物资料中,一幅手工着色的玉带桥老照片。京华时报 范继文摄
从晚清到民国,从发黄模糊的老照片到宴会烫过的旧织锦,2824件珍贵的颐和园影像资料昨天“回家”。据悉,这是国内首次大规模获得颐和园民间资料。蔡代征摄
民国时期航拍的颐和园老照片、最早的全景照片,昨天,颐和园收到2824件极具研究价值的历史资料,其中,绝大部分是珍贵的影像资料。(北京青年报 摄钱冰戈)
民国时期航拍的颐和园老照片、最早的全景照片,昨天,颐和园收到2824件极具研究价值的历史资料,其中,绝大部分是珍贵的影像资料。据阚跃园长介绍,资料绝大部分为清代至民国时期的颐和园影像资料,也涉及圆明园、玉泉山、香山、北海、故宫、雍和宫、北京城等内容,由老照片、明信片、中外书籍报刊、宣传画、广告画、地图、门票、档案等类型的资料组成。(北京青年报 摄影钱冰戈)
颐和园获赠2824件珍贵史料
2米全景图、航拍老照片很少见部分资料将展出
从晚清到民国,从发黄模糊的老照片到宴会烫过的旧织锦,2800余件珍贵的颐和园影像资料昨天“回家”。来自颐和园的消息说,这是国内首次大规模获得颐和园民间资料。
´,´
这2824件历史资料由老照片、明信片、中外书籍报刊、插图、贴画、宣传画、广告画、地图、门票、档案等组成,部分内容还涉及圆明园、玉泉山、香山、北海、故宫、雍和宫、北京城等内容。
资料的原主人昨天并未露面。有相关人士透露说,如此大规模的颐和园影像资料应该来源于一位嗜园如命的收藏家,收藏数年,因种种原因决定出手,去年底被北京皇家园林文化创意产业有限责任公司以百万元买下,然后捐赠给颐和园。捐赠者认为,这批藏品是社会上整体出现的最大一笔颐和园历史资料,价值难得。
目前,这批资料已由颐和园文物管理人员进行清点,并将送进文物库房保管。今后,颐和园将甄选出一部分资料向游客展出,让游客更好地欣赏与感受皇家文化内涵。
■珍宝点评
颐和园全景照片(民国):照片长近2米,为已知最长的颐和园全景摄影老照片。拍摄者容光照相馆当时开设在前门大栅栏廊房头条胡同,是老北京著名的照相馆。
颐和园航拍照片(民国):本幅照片价值很高:一、航拍的颐和园老照片几乎可以说是无法见到;二、它不仅拍摄了颐和园全园,还拍到了颐和园周边大片邻近地区,使人们可以看到颐和园当年的周边环境(包括远处的圆明园);三、更加重要的是,在照片的左下角清晰地展现了清末海军水操学堂(乾隆时期耕织图的位置)的全貌,这也是很难见到的。
颐和园长廊照片(民国):图片为雪后长廊,廊柱上雕花美如彩带,但是廊顶端却是简单的流云。这令工作人员非常惊讶,因为目前长廊顶端多用“卡子花”,体现雍容华贵,难见寥寥几笔的行云,这也许正体现了几百年前的老工匠对“园林是人间仙境”的朴素理解。
清漪园被焚毁后照片:这是颐和园迄今得到的最早的照片,大约摄于1870年前后,照片清晰地记录了佛香阁等建筑被焚毁后的残破景象,是对颐和园文字档案的一个有力的佐证和补充,具有相当的文物价值。
导游图(民国时期):反映颐和园外围环境的历史面貌,图中北宫门外的河道、水池、两侧的沙山以及西宫门外的牌楼都已经消失,这些信息为颐和园编制保护规划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250年前的游记: 1756年版的法国传教士王志诚所作的“北京附近的皇家园林特写”,与1797年英文版的《马噶尔尼使团访华记》专著等专著,也是与清代皇家园林相关的具有一定文物价值的外文古籍资料。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