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斤铜扇能看不能扇 文人傍身能文亦能武 起源于明代扇面 为铜片刻有诗词面临工艺失传
一把重达10斤、全铜所制、能雕刻书法兼比武傍身的折扇不仅仅出现在电影中。
在广州恩宁路八和会馆旁的一家铜器店里,两名师傅正传承着“铜扇”这一源于中国明代的传统工艺。铜扇曾因投文人墨客之所好而盛极一时,然而如今少人问津,后继乏人。
现代技术让古扇进化
明代的铜扇是以牛筋串连铁片制作而成,扇片之间相互比较松散,牛筋容易断裂,也不适宜用扇面进行砍削。
“这是受古代冶金技术所限制。”陆绍强将这一工艺改良,变成铜片互扣式的制作方法,扇面材料改为铜片,更加坚固耐用,扇片之间不易断裂。铜扇的纯铜材质使然,在使用一定时间后,色泽会更加光鲜,“扇子也是有灵性的”。
铜扇工艺恐后继无人
陆绍强说,盈利并不是他制作扇子的主要目的,一把普通的铜扇材料成本约200元左右,主要贵在人工成本上,售价起码要1500元起,订做的客户比较少,主要都是武术家,“接到订单才做,做这个只是兴趣。”
“制扇对手工工艺的要求很高,扇柄的凹痕都是人手用锉子一下一下凿出来的。”如今,陆绍强负责铜扇的书画雕刻,制造则由师傅唐保国负责,这两位老广州肩负着铜扇的传承大任。
铜扇制作成本较高,人手制作耗时4至5天才完成一把,售价从1500元至4000多元不等,缺乏市场;其次,年轻人一方面缺乏传统文化基础,另一方面,做铜扇不能赚大钱,很难吸引新人,因此“我们这一代过后,便后继无人了”。
重3至10斤能看不能扇
在恩宁路143号的铜器店里,铜扇雕刻师傅陆绍强说,铜扇相传起源于明代,基本结构至今不变。铜扇尺寸可大可小,重量从3斤至10斤不等,最大的一把铜扇,扇面半径有52厘米。
其中一把铜扇的扇面上,可看到人手雕刻的诗词,分别用正楷、隶书和行书刻上明人屠隆的诗词作品和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字迹清晰有力,扇子的另一面则是一副山水字画。铜扇的构图与一般折扇无异,多是一面诗词,另一面图案,“扇面上的字画是机器无法完成的。”
由于太重,铜扇难以作扇凉用。陆绍强告诉记者,现在的铜扇多取其装饰性和工艺性,“有不少人要求订制扇子,用作装饰和收藏。”
古文人傍身用能文亦能武
明代的道教练功者是铜扇的创始者。原来,古人携带刀剑走在大路上过于显眼,扇子相比之下更便于携带,也符合文人的身份。
相比一般刀剑,铜扇在防身的同时也不会显得粗暴,因而被称为“最斯文的冷兵器”,受许多习武文人的喜爱。
陆绍强向记者演示:他将扇收合作木棒状,可“挡格”、“挑截”抵御进攻;而将扇子展开,又可“砍削”作进攻用。“当代太极名师甘明海、螳螂拳名师颜志图都有铜扇,作为玩赏、锻炼之物。”
既然是文人傍身之物,扇面上的诗词画作便少不得。
陆绍强自述,他从6岁起就跟随父辈习武,对诗词书法也怀有兴趣,因此对铜扇情有独钟。他在扇上为羊城八景题诗“逸兴春随步,新风荔湾满。欲闻渔女唱,乘月入西关。”如今,一把把产自西关的铜扇,书画雕刻都是出于他的手笔。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