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力钧回应中国当代艺术金钱论

  继张晓刚、王广义等人陆续推出大型回顾展后,艺术家方力钧的代理画廊阿拉里奥北京艺术空间也于近日在广东美术馆推出了《方力钧:时间线索》,以四个展厅的规模介绍和讨论艺术家的创作经历,展出了方力钧在不同阶段积累的文献资料、创作手稿以及2000年之后的新作。其间,在谈及中国当代艺术界一直在讨论的市场和金钱对艺术家的影响时,方力钧回应道:“过了这个阶段,金钱就不重要了。”


  方力钧说:“我们现在过度看重艺术的商业性和价格因素,它是很重要,没有钱,艺术无法良性发展,艺术家很容易就饿死了,但过了这个阶段,金钱真的不重要,除非你是爱钱的疯子。”(《北京商报》)


  事件回顾:


  方力钧:时间线索展览广东美术馆隆重开幕


  2009年12月11日,中国当代艺术四大天王之一的方力钧来到了广州,同时年底最大的艺术盛会《方力钧:时间线索》个展在广东美术馆拉开帷幕,该展由郭晓彦女士策划,前任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璜生及著名批评家吕澎先生担任艺术总监,它是广东美术馆第一次大规模介绍和讨论艺术家的创作经历的大型展览。展览开幕同时还举办题为“全球语境下的当代中国艺术判断”的研讨会,研讨会上嘉宾和观众展开了对中国当代艺术的热烈讨论。


  展览占据广东美术馆一层4个展厅。按照年代的划分,展厅以1958年开始至1980年和1981年至1993年的时间线索为第一个创作时期的文献部分。第二个部分以1994年至2007年和近期2008年到2009年为线索,展出方力钧2000年后创作的重要作品及最近的潜心之作。


  其中文献的第一部分,展示了1963年发生的历史事件作为他出生年份的历史记录,还有1975年方力钧在小学三年级创作的第一幅美术作品,以及中学时代与同学及老师的素描作品及课堂练习。通过幼年时代的记录,让观众知晓一个成功艺术家的艺术初始萌芽。


  文献的第二部分全面介绍艺术家重要的创作手稿,各个思想转折点上的作品构思和行动的重要文献,还有学习和创作实践中的关键资料。此部分的内容将按照三条重要的线索进行:即中国面临的时代变迁的巨大背景;时代对于个人生存的深刻影响;时代境遇对艺术创作的影响和艺术家自我身份的建立进行梳理和展示。策展人郭晓彦认为,在讨论艺术家创作的过程和后台的问题上,这些手稿中隐现着的艺术家对时代的观察和思考,对艺术的真知灼见以及不可量化的语言变化等等,同时通过艺术家这些不像作品般被固化的材料,作为艺术家成长的档案,观众可以更好地理解艺术家的思想过程。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方力钧不再拘泥于单调的创作形式,他开始慢慢从绘画走向了装置创作,展厅中展示了方力钧符号式画面人物的装置作品,一排站立的小人,仿佛也看到了艺术家走过自己创作生活的历程,使观众了解艺术家当前的创作及思想状态。


  批评家吕澎认为,该展开启了对中国当代艺术家个案研究的历史性考察,“展览的重点不是对观众熟悉的作品给予漫无边际的阐释,而是将那些产生最后作品的因素陈列出来,让我们找到一件作品、一个形象、一个图式或者一个符号产生的种种线索。”通过这些线索,让观众了解方力钧在那个历史背景下的创作过程。


  广东美术馆用四个展厅和大堂的大手笔,展出方力钧近30年的艺术创作,有大量文献绘画资料、绘画手稿,早期习作以及专门为展览剪辑制作的纪录片,展览将给广州的观众带来一场声势浩大的视觉享受。(雅昌艺术网广东站 潘慧敏)


´,´

  朱其撰文公开批评方力钧个展


  正在展出的“方力钧:时间线索”,是广东美术馆今年年底举行的最大型当代艺术个展,这个声势浩大的展览,或许将成为该馆今年最具争议的展览之一。


  前晚,艺术批评人朱其在博客以及“嘿!社会”等艺术论坛上,张贴出字数超过5000字的长文,直指方力钧个展的相关文章过于肉麻,是“宏大吹捧”,对方力钧的学术“拔高”达到了盛况空前的规模。该帖在网上反响热烈,一位网友称,朱其的文章显现了艺术批评的意义和力量。而策展人郭晓彦则回应说,朱其的观点只是一家之见。


  媒体的过分吹捧,让人起鸡皮疙瘩


  朱其是在前天晚间张贴长文的,标题为《“个人的哈欠”何以变成“时代的呐喊”?———对方力钧文献展的宏大吹捧和学术“拔高”》。在这篇言辞激烈的文章中,朱其分析了方力钧个展筹备和进行期间公开的学术文章和媒体报道,并总结了对方力钧进行学术“拔高”的三种类型,分别为“肉麻型”、“学术夸大型”和“云里雾里型”。


  在文章中,朱其对某网站的报道段落进行了引用和分析,称有些报道让他起鸡皮疙瘩,方力钧画一个巨佛环视宇宙,就被称之为“探索宇宙人生的大问题”,“如果这都算,是不是太弱智了?”


  对于一家网站将方力钧与崔健、王朔相提并论,朱其认为,“从时代的文化影响、思想性以及反主流精神看,崔健、王朔都是对整个中国社会产生过批判性影响的人,而方力钧在同时代的影响基本上没有越出美术圈。”


  “在当代艺术30年的范围内,方力钧的创作及其社会态度是有一定代表性和贡献的,比如他早期的‘玩世光头’形象,代表了一种与主流社会和政治态度的反讽性抗拒。”朱其说,“玩世光头”属于一种有良知的艺术青年或愤青性质的消极抵抗,但跟真正在那个年代主动积极的抗争和知识分子的批判性比,还是差一大截,“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及其批判性的‘公共价值’,应该是评价当代艺术明星时的最高衡量标准”。


  王璜生:他的速写的确很幼稚


  朱其的文章在网上反响热烈,有网友在跟帖中称,“对方力钧个展的宏大吹捧和学术拔高的批评家们,已是利益共同体,感觉太肉麻了。”“当代艺术都是‘忽悠共同体’。”也有网友直接表示:“支持朱其!有见地,有脊梁!”


  朱其昨天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艺术家的评价,言论夸张,对不了解当代史和缺乏专业素养的年青一代和社会公众会形成一个误导。“其中,最有误导性的是以学术面目出现的一本正经的‘夸大性’结论,夸大一个著名艺术家的划时代意义,并将其‘拔高’到知识分子的高度”。在文章中,朱其直接点出姓名进行批评的人士就包括策展人郭晓彦、展览艺术总监王璜生以及学术主持吕澎,以及为此次展览提交学术文章的艺术批评家汪民安。


  就在朱其发帖的当晚,王璜生就注意到这一篇文章。王璜生昨天对记者称,此次展览并没有“拔高”的意图,展览工作团队的工作是认真、严肃的。“我们希望呈现的是一个大历史背景下的艺术家的创作,在选择上,会有不可避免的主观色彩。但是,方力钧在85美术新潮时期的游离位置,都是客观呈现的,即使方力钧在少年时期画的速写,也都进行了展出。”王璜生说,展出的速写画得有些幼稚,甚至比不上我儿子当时的水平,但艺术家还是答应拿出来。


  “此次展览并无造神的愿望”


  王璜生昨天也否认了在此次展览中画廊意志过大的问题。王璜生说,方力钧个展是广东美术馆持续推出的当代艺术家个展计划的一部分,展览费用由广东美术馆和方力钧的代理画廊阿拉里奥北京艺术空间共同承担。“像方力钧这样的大牌艺术家,实际上画廊是跟着艺术家走的,而不是艺术家跟着画廊走。”王璜生认为,此次展览并无造神、商业包装的愿望。


  作为此次展览的策展人,郭晓彦昨日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这次展览所采用的历史脉络中的艺术家及其创作,是以一种陈述的方式进行的,并无刻意褒扬、夸赞的意思,是对艺术家地位的客观表述。在谈及朱其的批评时,郭晓彦认为,展览出来后,各有各的言论,朱其的观点只是一家之见。


  昨日,记者试图联系作为事件中心的方力钧,但电话一直未接,短信也不见回复。方力钧的代理画廊阿拉里奥北京艺术空间总监尹在甲也同样选择了沉默,截至记者发稿时止,电话一直无人接听。 (《南方都市报》)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