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层中含有石器等 供图/省文物普查办
近日,河北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野外调查工作队员在保定望都发现一处距今四五千年前的人类遗址。专家称,大量出土的文物遗存将为研究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转型提供重要依据。
调查队员们在保定望都黑堡乡东安里村发现了泥质灰陶、夹砂褐陶等大量残片。特别是罕见的泥质红陶片,看得出烧制火候较低,工艺精良。在距离地表1米处,队员们发现了文化层,厚度在0.4~0.7米之间,土质松软,成褐黑色。土层中含有泥质红陶钵片、石铲、石器等。
省文物专家随后对该遗址进行了探测,南北长200米,东西宽100米,面积20000平方米。负责望都县文物普查工作的文物普查队队长康金喜称,从出土遗物初步推断,该处为新石器时代的一处聚落遗址,距今有四五千年的历史,恰逢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该处大量文物遗存的出土为研究社会转型时期的生活风貌提供了新鲜的实例佐证。
相关新闻 保定新发现1400余处不可移动文物
近日记者获悉,保定辖区内共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1400余处,其中古遗址近900处,近现代文物259处。
据悉,10月13日,保定市作为河北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野外调查工作的最后一个地区正式启动。目前,保定地区的文物踏查面积已约占保定地区总面积的85%。河北省的文物普查已进入收尾阶段。(来源:河北青年报 记者 高其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