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英雄戚继光葬在义堂?河北小村大力挖碑(图)

 

尽管发掘工作进展缓慢,但义堂人坚信能挖到戚继光的墓碑。记者 张海强 摄

 

    专家建议将口述历史形成文字,村民已将戚继光的传说整理上报

    截至昨晚,戚继光墓碑仍未找到,义堂村决定下大力气继续挖掘。戚继光到底有没有葬在义堂?在谜底揭开前,专家建议抢救性保护、挖掘义堂村关于戚继光的传说,不妨先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将口述历史形成文字,以遗产的形式保存下来。

    最新进展

    义堂村正下大力气挖碑

    昨天晚上,义堂老人齐生雷给本报来电称,因天寒地冻,又不能使用机械,挖掘工作进展缓慢,但是,他们已经决定下大力气把墓碑挖出来,只有将墓碑挖出,才能证明戚继光葬在义堂。

    “我再一次考证了埋碑地点,应该无误。但是埋碑地点附近有京广铁路通信光缆,也只能用钢钎和镐头一点一点地挖下去了。不过,我们有信心把它挖出来。因为不是三五个人见过这个碑,村中六七十岁以上的老人对此碑都有印象,附近村子的老人,很多也见过墓碑。”齐生雷说。

    传说民国时曾有人欲偷戚继光墓碑

    他还讲了一个传说,能印证戚继光墓在义堂。

    “已落户到肖家营村的齐成山老人口述:四清运动时(上世纪六十年代),我被选为贫民代表在区里开会,柳东庄村两位代表‘铁壶’和‘淘气’都是六十多岁的人,他俩晚上休息时对我讲,你们义堂齐家出过大人物,叫戚继光。接着他俩又说,在民国时期,有一个南方人常在义堂村北转悠,后来这个人从他们村雇了三四十个人,他俩也在其中,说定每人给六块大洋让他们用架杆和木杠将戚继光的墓碑抬到柳辛庄车站东侧埋好,准备货运南下。因为抬碑人中有义堂齐家的亲戚,便暗地里通知了义堂齐家。赶过来的义堂齐家人质问为何偷碑,那人辩称不是偷的,是花钱买来的,但是抬碑的人都不承认是买的,说是偷来的。那人没办法,将碑拉到正定县和齐家打官司。官司最终没有定论,但是这场官司却声震乡里。”齐生雷说,墓碑材质好,是块玉碑,因此被正定县衙的人扣留,直到解放后,才从正定运回义堂村。这段口述史,村里的老人们也都知道。“当然,这都是佐证,在没找到碑前,不太容易说服其他人相信。但我们自己信,因为我们见过碑。”

    ◎学者建议

    建议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

    社会学者梁勇,现为市委、市政府决策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5年前在市地名办工作,并参与撰写了1986年版《石家庄市地名志》。

    梁勇说,他在1982年至1983年到义堂村搞地名普查,村里上岁数的人讲起义堂和戚继光的关系,头头是道且能与历史事件相互印证,但是,当时义堂村的人也拿不出过硬的证据证明,戚继光曾葬在义堂,且当时戚继光的坟墓已不复存在。所以,他们在撰写地名志时,只是采用了有据可查的史料,即据《获鹿县志》记载,明后期,村民集资为戚继光建了一个祠堂,取名“忠义祠堂”,后来又将村名改为义堂。

    “不过,像石家庄市的南高营、张家口市等地,过去军屯时,士兵大都来自南方,如果义堂戚姓的先祖们也来自南方,那么,义堂和戚继光之间的关联,倒是有可能的。”梁勇说。

    戚继光的六世祖戚祥来自安徽定远,元末随朱元璋的起义部队北上,前后征战28年,后战死云南。如果戚祥在明帝国建立后,和众多戚姓人一起在行军庄(义堂村前身)军屯,并留下同族人,那么,戚继光和义堂发生关系的可能性非常大。否则根本不能解释:死在山东蓬莱的戚继光,他的墓地为什么会出现在千里之外的义堂村。齐生雷提供了这样的考证思路。

    梁勇建议,无论如何,义堂关于戚继光的传说,在整理后是可以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申报的,抢救性挖掘一下,在找出更有说服力的证据之前,作为遗产项目申报,是一条保护口述历史的途径。

    齐生雷也持同样观点,他认为,口述历史和传说的根本区别在于,口述历史是历史的一部分,只不过没形成文字,但口述历史,也是真实的历史,现在只是缺少过硬的文物证据相互印证而已。

    齐生雷说,前一段时间,他已经将义堂关于戚继光的传说,递送至桥东区文体局,待条件成熟,便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