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合作城市发展项目专家组考察浙江金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项目

  为进一步推动中德合作城市可持续发展项目——金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项目的进展,12月14日,中德技术合作城市发展项目专家组包陆森、朱隆宾、闻浩南、佩特罗、周瑾、PauLussen一行,就古子城历史街区保护整治项目进行考察。 金华市委书记徐止平,市委副书记、市长陈昆忠,副市长林一心,市委秘书长刘少非等出席汇报会。市文物、发改委、建设、规划、财政、国土、环保、教育等部门负责人参加汇报会。

  中德合作城市发展项目金华实施方代表、市名城办主任、市文物局局长方竟成汇报了金华项目13方面进展情况和下一步工作安排。中德合作·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金华项目,是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金华市委、市政府的共同推动下促成的,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德国技术合作公司(GTZ)共同实施。该项目的重点是由国家开发银行提供贷款支持,由德国方面专家提供创新的方法,对古子城历史街区整治改造策划和指导。

  自2009年2月6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复金华市项目列入2009年中德合作优先实施项目后,金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改造项目有序开展,主要内容为突出金华历史文化名城可识别性保护,古子城历史文化街区改造与整治,改善核心区居住基础设施及特色文化设施建设,项目总投资14.397亿元。5月22日,副市长林一心和项目德方驻华副代表奚伯乐签署项目谅解备忘录。6月至10月,我市实施方市名城办(市文物局)先后编制完成《金华历史文化名城整治改造建设项目》、《金华古子城历史文化区保护整治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并获得市发改委的批准。10月至12月,市建设局完成酒坊巷历史街区115户共4371.56平方米的住房安置和搬迁,近期由市名城办(市文物局)接收。

  徐止平代表市委、市政府对德国专家组技术团队来金考察表示欢迎。他说,中德合作项目不仅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项目,更是一个中德交流合作的项目,金华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并有义务有责任把它做好。金华历史文化深厚,坚持十二年不懈努力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些年做了大量的保护历史文化的工作。金华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部分、精华部分在古子城,因此保护历史文化名城,首先要从保护古子城开始。古子城内容很丰富,历史跨度很长。但是确实有不足,这么些年的历史下来,拆拆建建,有些东西没有了。没有了怎么办,所以要尽可能的恢复它的历史风貌。在仇保兴同志提出的十八字方针当中,其中就有“复风貌、保子城”,。按照金华历史古城的风貌,把其他地方的历史建筑迁进来,按照原来古子城建筑的肌理给它恢复起来,能够更好地体现古城原来的样子。希望德国专家组的到来,能够带给我们更多西方文物保护中的先进理念,为我们提供更多好的主意,用先进技术指导我们的名城工作,为金华保护古子城历史文化核心区发挥更大的作用。市委、市政府将下定决心,加强领导,做好项目配合保障工作,使古子城历史文化街区整治改造项目成为中德合作项目中的精品。

  专家组就金华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的一些细节问题与市领导进行了沟通。陈昆忠市长在回答德国专家关于迁建认养问题提问时说,迁建认养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我们的历史文化名城,使古子城建筑从整体上能够更加丰满、充实、完美。那么为什么采用现在这种认养的方法?其一是确实这个地方需要这样的历史建筑,第二也充分利用我们现在民间的力量。搞文化建设要多元化、多条腿走路。政府、社会、单位、团体、个人多方参与,这个办法经过集体讨论。现在看来深受社会、老百姓的拥护,领导和社会群众看到以后都很满意,很有成效,反响非常好。说到底迁建认养就是使古子城丰满、充实起来,又发动了各方的力量来参与历史文化名城的开发、保护和利用。

  下午专家组一行实地考察了古子城历史文化街区内的建筑和风貌。德国专家包陆森先生实地考察了认养迁建历史建筑满堂书苑后,改变了他对异地迁建的一些疑问,表示效果明显,予以了肯定评价。(浙江省金华市文物局 王龙玉、谢锐)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