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同地点 相隔百年——上图展出纪念克拉克考察队穿越陕甘百年摄影展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100年前美国探险家拍摄的长城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中国摄影师李炬拍摄的“现在的”长城

这次展览不仅是两个时代的摄影人用镜头和影像在对话,也是一次历史与现实的对话。——编者按

近日正在上海图书馆二楼进行的《百年·瞬间——纪念克拉克考察队穿越陕甘一百周年摄影展》以相同地点,相同取景,却相隔百年的摄影师镜头,形成了一次历史与现在的对望。“历史照片”来自百年前的美国探险家罗伯特·斯特林·克拉克,“现在的照片”则来自中国自由摄影师李炬。

百年前的考察

1908年,由31岁的美国探险家罗伯特·斯特林·克拉克组织了一次前往中国北方的科学考察活动,记录每日气象观察结果。考察队从北京坐火车出发,途经陕西和甘肃,包括相邻的山西省和河南省,辗转骡马,一心想要为没有记录的中国北方地区绘制第一幅准确的地图并记录当地的风土人情。博物学者阿瑟·查里·索尔比也加入了克拉克考察队。克拉克由此完成的《穿越陕甘——1908-1909年克拉克在中国北部考察之旅》于1912年首次出版。作为此次展览计划的一部分,克拉克艺术中心翻译了此书,并将翻译版与原版珍本一起赠送给举办展览的城市:太原、西安、兰州。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当年长城的断壁残垣处,如今已有了人家居住。

考察队活动时,正值中国历史上特别动乱的时期,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相继辞世,中国的封建帝制正在走向灭亡,克拉克在中国居住了长达10年的时间。此书中有包括长城、丝绸之路、庙宇、修道院和窑洞在内的许多珍贵照片和重要地点的绘画。书中对中国长城进行了这样的描述:“长城在这里实际上是划分鄂尔多斯和陕西的边界线,就像地球表面一座低低的山脊。然而,那些每隔约300码而建的烽火台让人一眼就分辨出来,那就是长城而不是山脊。从许多方面来说,长城古迹保存得完好,让人无法不惊叹,令人遐想长城并非仅仅只是砖块或石头堆砌而成。”

此次巡展将展出的70幅照片是原始照片的副本,从大约150幅记录克拉克考察旅途的照片中精心挑选而来。目前,这些原始照片保存于史密森学院的档案库。

重走“穿越陕甘”

2008年11月起,受百年前克拉克探险队对中国陕甘等地具有历史意义的科学考察所激励,北京自由摄影师李炬,五次重走克拉克探险队“穿越陕甘”之路。他根据百年前克拉克考察队所拍的山川河流、名胜古迹、城镇等历史照片,寻找拍摄地点并在相应机位复拍,用镜头与先人进行交流沟通,用照片描述百年沧桑后的变迁,以纪念百年前克拉克考察队穿越陕甘的壮举。

这次在北京和上海展览的照片共72幅,在银川展览的照片有155幅。其中,有36幅克拉克考察队拍摄的老照片与36幅摄影师李炬在同一地点拍摄的新照片的对比。当年长城的断壁残垣处,如今已有了人家居住,点点色彩的门洞点缀,仿佛是时间留下的印记。

当年的黑白影像与现今的彩色影像并置,现在也并不曾因为色彩的丰富、景物的增多反而增添更多魅力。只是,相比较过往的单纯气息与苍茫,有距离的历史更让人缅怀。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百年后的石窟雕塑已经有了明显的剥落。
责任编辑:zhaosh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