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眼中的我”摄影展(图)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2009年12月11日君度橙酒以及其特立独行的双面魅惑,很荣幸成为“别人眼中的我”的首席合作品牌。

  “别人眼中的我”, 关注一个全世界共同的问题,即我们如何看待自己的表现的摄影展,将于2009年12月20日至12月28日在北京三里屯VILLAGE橙色大厅展出。

   “兼具主观性与普遍性的肖像”

  摄影师Elisa Haberer(海清)邀请到了45名来自各行各业的中外人士。他们在相同的工作室里,同样的灯光、同样的条件下被拍照。按照要求,每位拍摄对象在被拍照前都回答了关于他们将要被拍摄的肖像的8个问题。他们的回答都收录在了一本书中。

  在第二阶段,拍摄对象们被要求从他们拍摄阶段的相版中挑选出一张他们最钟爱的肖像。Elisa Haberer(海清)自己已经从每位拍摄对象的肖像中挑选了一张,她的选择将在展览上与拍摄对象的选择并排悬挂展出。呈现出的图像实际上是同时反映拍摄对象及摄影师的选择的双幅图像,这些双幅图像阐明了我们对自我表现的意识。

   “我们如何展现自己,别人如何看待我们”

  “别人眼中的我”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展览,它在展示了每位拍摄对象的肖像及相版的同时,通过多媒体影音剪辑展现了每位拍摄对象看到自己的肖像时的反应。展览中将没有墙面,因此参观者可以完全自由地与所有的照片进行互动。

  展览的开幕式将于2009年12月19日晚上6点举办。

  在开幕式上,拍摄对象将第一次看到他们的双幅肖像。一份特别打印的他们自己的肖像将被赠予他们。

  “我们眼中的自己,和别人眼中的我们,永远是一对相互依存又自相矛盾的个体,是内心欲望的折射与现实写照的结合品。是刚毅,抑或柔媚;是浓烈,抑或温和;是热情,抑或内敛,每一个个性都是自己,又不完全是自己,我们努力在纷纷扰扰中保持着自我,又在持续的矛盾中得到成长和心灵的净化。就如君度橙酒所拥有的丰富口感和神秘气质,完美地诠释了现代都市男女集双面魅惑于一身,又在百变中坚守本心的无穷魅力。”——君度

  Elisa Haberer(海清),摄影师,32岁

  Elisa Haberer(海清)从作一名摄影记者开始了她的摄影生涯,她与众多法国及国际出版物合作过。

  最初她与Agence VU等图片社合作,之后是Corbis–Sygma。后来Elisa(海清)开始为报纸和杂志社的提供照片。从法国到阿富汗,从智利到美国,之后是亚洲——她祖辈的大陆,她的纪实报道全都源于她对我们这个世界的命运进行探索的视角与意图。

  在2004年,她与别人一同创建了Fedephoto——第一个把独立摄影师聚集到一起的国际平台。她继续前行,投身于一些长期的项目之中,比如“13亿人的运动”系列——为期两年在中国拍摄并于去年在北京及法国展出的图片报道。

  热衷于通过图像来捕捉现实,Elisa Haberer(海清)的工作根本地聚焦于人类的故事和肖像艺术。

  在她作为摄影师的生活中,有着各种各样的际遇,而这些际遇都凸显了她的作品的两个主要特点:

  一是,与日常生活中的社会学家、城镇规划者、录像师们合作。二是,与各行各业的人们互动交流。她的镜头持续聚焦于人们如何生活,如何看待自己,以及人们认为别人是如何看待自己的。一个人性化的、亲近的、恭敬的方式,才是到头来Elisa Haberer(海清)所探求的全部。

   “肖像承载着在最根本的隐私中复杂的历史,亲密的情感。照片是独特的物品,是一瞬间的渴望,是永恒在一个陌生人——摄影师眼中的定格。我在拍照时希望能与拍摄对象拉近距离,去了解他们,“表现”是我的作品的中心思想,而肖像就是对这个中心思想最有力的例释。在处理不可避免的主观性方面,肖像通过共通的方式审视了每一个人表现自己,定义自身的方式。”

  ——Elisa Haberer(海清)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