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冠中、曾梵志等当选“2009美术报年度人物”

        第二届美术报艺术节温暖开启

  许江、张海、方增先、王伯敏、吴冠中、潘公凯、杨晓阳、李节平、吴长江、曾梵志当选“2009美术报年度人物”

        这是冬日里一场温暖的聚会,这是艺术界一次精品的集结,这更是一届大众与艺术“亲密接触”的盛会。12月3日,第二届美术报艺术节在浙江世贸国际展览中心如约而至,开幕式上同时还举行了“2009美术报年度人物”颁奖典礼。

        虽然阳光早早光顾到开幕式会场,但外面的风依旧有点大。然而记者看到,离开幕式正式开始还有一个小时,展馆门口的广场上就已经聚满了观众。有人甚至等不及开幕,就已经冲到展馆前,把脸贴在玻璃门上,睁大眼睛使劲往里瞧,想要先睹为快。好在,开幕式前的暖场演出,就已经足够让现场升温。时尚动感的舞蹈与热情激昂的演唱交相晖映,一曲《铁血丹心》得到了观众一片叫好声。

      上 午10时,第二届美术报艺术节在一片祝福声和掌声中华丽开幕,近2000名观众见证了这一激动的时刻。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刘大为,中共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长黄坤明,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徐宏俊,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高海浩,中国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钱晓芳,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美术馆原馆长杨力舟,浙江省文联书记处书记高克明,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辑、美术报社社长陆熙,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美术报社社长王赞,美术报社名誉社长、中国美协原副主席、中国美院老院长肖峰,美术报社名誉社长、浙江省记协名誉主席、浙江日报原总编辑江坪,《美术》杂志执行总编尚辉,中国美协理事、浙江省美协副主席吴山明,浙江省书协副主席王冬龄,浙江省美协副主席、浙江画院院长孙永,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总编辑助理来永祥,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杨西湖,中国美术馆学术一部主任陈履生,中国美协中国水彩画艺委会主任黄铁山,浙江省美协秘书长骆献跃,浙江现代集团董事长章鹏飞,浙江萧山万丰房地产公司总经理倪仁泉,美术报艺术节独家冠名单位、8号画廊董事长梅素枫,美术报外围展协作单位、浙窑陶艺创意园司文阁,文化交流杂志总编辑傅通先、《美术报》总编辑蔡景富等出席了开幕式。开幕仪式由《美术报》副总编辑王平主持。

        开幕式上,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美术报社社长、第二届美术报艺术节艺委会副主任王赞,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美术报社社长陆熙分别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随后,画家代表、中国美协中国水彩画艺委会主任黄铁山,以及美术节独家冠名单位、8号艺术画廊董事长梅素枫发表了讲话。

        最激动人心的时刻,莫过于开幕式上现场揭晓2009美术报年度人物。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紧扣“创新、担当”两大关键词,本届评选发动读者“海选”出20位2009年度在作品创新、理论创新以及社会担当上有突出成绩的20位提名人选,然后经过书面投票、网络点击、专家评审选出了十位年度人物。现场,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徐宏俊宣布2009美术报年度人物提名奖获得者名单。随后,高海浩、钱晓芳、高克明为提名奖获得者代表张国琳、赵培智、余工颁发证书。在观众的掌声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宣布2009美术报年度人物获得者名单,他们是:许江、张海、方增先、王伯敏、吴冠中、潘公凯、杨晓阳、李节平、吴长江、曾梵志。随后,中共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长黄坤明为年度人物获得者代表王伯敏颁发证书。

        随着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长黄坤明宣布:“第二届美术报艺术节开幕!”美丽的礼花瞬间漫天飞舞,观众的掌声经久不息。一场好戏开演了!

        走进艺术节主会场,许多参与过首届美术报艺术节的观众不由得眼前一亮:参展的美术界“腕儿”更大了,刘大为、吴长江、许江、肖峰、罗中立、韦尔申、何家英、杨立舟、陶世虎、黄铁山,以及著名画家王伯敏、周沧米、孙其峰、潘长臻等人的作品被许多“粉丝”纷纷包围,并趁此机会与作品合影留念。

        “看,那不是吴山明老师嘛!”人群中不知谁大喊了一声,人们的焦点立马聚集到了一楼“中国当代水彩画名家邀请展”前,吴山明摸着他标志性的白发,乐呵呵地逐一为“粉丝”签名。“原来名师这么亲切低调,我当时没带签名本,只拿了一张纸,吴老师也非常认真地给我签了名!”观众许静宜拿着签名,兴奋地告诉记者。

        本届艺术节群贤毕至,精品纷呈。许多观众一转身就能逮到平时“觉得很遥远”的艺术家。正如本届美术报艺术节艺委会副主任王赞所说,“这是一次名副其实的高品位与多样性相结合的艺术盛会。”从艺术成就卓著的书画名家,到70后的艺术新锐,从高等美术学府到全国各地地方画派,大家捧着自己的精品力作从四面八方赶来,与老百姓作了一次面对面的艺术交流。

  2009美术报年度人物获奖者颁奖词

        许江

        身为美术学院院长,许江以他“多元互动、和而不同”的教育思想,引领着中国美术学院向“大底盘、高层次”的美术教育模式转型,实现了这所老牌名校的跨越式发展。身为艺术家,我们总能感受到他诗性画笔下的艺术流淌和最新探索。身为浙江省美协主席,许江倡议并历时三年打造的省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作为2009年新落成的浙江美术馆开馆展之一,吸引了来自社会各界的目光。

        许江,怀揣使命感,以执着、热忱,对艺术家、教育家与组织者多重身份的结合作出了完美诠释。

        张海

        2009年,张海在杭州、上海、南京三地举办题为“创造力的实现”书法巡展,以个人的“书法行为”掀起了书坛对书学本源性的思考。本次巡展使书法艺术成为公众的热门话题,极大地提高了书法艺术的地位和公众认知度,促进了南北书风的交融,对于推动当代书法艺术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方增先

        作为20世纪后半叶现实主义中国人物画创作的代表人物之一、“新浙派人物画”的奠基人和推动者,方增先用艺术上的晚年“变法”和对当代中国画现状的质疑,诠释了一位老艺术家不断求变革、图创新、不懈探索的艺术实践历程。

        正所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王伯敏

        新时期,有许多在中华民族璀璨文化中占有相当重要位置的民间艺术正在离我们远去。

        民间艺术具有其他艺术所不能替代的价值和作用,王伯敏在已编撰出版《中国民间剪纸史》的基础上,配合史料,结合自身收藏交流而来的剪纸作品,汇集为一场用实物作实例来陈列、较为全面地介绍中国剪纸艺术的展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我们重视保护传统民间文化作出了示范。

        吴冠中

        在中国美术界,吴冠中不仅是一个多产的艺术家,同样也是一个举足轻重的评论家。这位美术界传奇人物、艺术市场执牛耳者,两次大规模向国家捐献自己作品,让人敬佩。对于自己那些在拍卖市场上频频被拍出高价的作品,吴冠中说:“作品不是遗产,是给国家和人民看的。”

        潘公凯

        作为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潘公凯提出大学之大不仅要有大师,也要有大楼,引发了对中国高等美术教育发展的宏观观照。在上海世博会的中国国家馆设计中,由潘公凯领衔并担任方案总设计师。而在美国商业周刊2009年评出的世界30所最好设计学院中,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作为中国大陆唯一的一所设计院校位列其中。

        杨晓阳

        以“大美术、大美院、大写意”理念为人们所熟知的西安美术学院原院长杨晓阳,在2009年4月调任中国国家画院院长后认为:画院之“大”,是区别于美院的“大”。杨晓阳大胆提出国办画院的五大职能:创作、研究、教学、收藏、普及。并提出了改革中国国家画院的“五个一”工程,及成立7个二级研究院的构想,以崭新的思路回答了画院向何处去的困惑。

        李节平    

        李节平的《小夫妻》并非只有一张,为了成功塑造这一题材,他画了很多。

        2009年9月在湖北武汉开幕的第十一届全国美展油画展上,李节平用一对“小夫妻”吸引了众人的眼球。

        看似平淡的画面,反映出当下快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中人群迁移这一社会现象。有专家评价:该画的精神内涵代表了年轻人踏实劳动的形象。

        吴长江

        在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吴长江作了题为《熔铸中国气派 塑造国家形象》的工作报告。身为中国美协常务副主席,吴长江在工作中尤其注重对青年美术家队伍的培养,由他提出实施的“中国青年美术家海外研修工程”,于2009年9月正式启动。该工程致力于培养和造就一批视野开阔、修养全面并具潜力的青年美术人才,为推动中国青年艺术家群体与国际交流搭建了一个重要平台。

        曾梵志

        他的作品拍卖价格,代表了中国当代艺术在国际上的新高度;他的绘画,用表现主义的艺术手法聚焦了当代人的焦虑与异化,反映了高科技文明中对人性的反思。

        他,就是曾梵志。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