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唐通义坊遗址发掘完毕 唐代水井现在还有水


 

   唐朝时期,外郭城被纵横交错的道路分作了100多个坊,这些坊的结构如何?近日,考古人员对“唐通义坊”遗址发掘完毕,找到了该坊内的主干道――一条宽7.65米的东西大道,就连唐代的水井里至今还有水。
  千年古街路上车辙依然清晰
  “坊”,即四面开门或两面开门的小方城。在唐朝时期,唐长安城由外郭城、宫城和皇城三部分组成,城内街道纵横交错,划分出100多座坊,至今西安还有安仁坊、长乐坊等地名。
  唐长安城的“通义坊”位于今天的大学南路以南,友谊西路以北,边东街以西,西边距太白路还有十余米。10月份,西安市边家村、黄雁村城中村改造建设项目过程中,发现了唐水井等遗迹,省考古研究院对此展开了抢救性发掘。遗址位于通义坊的核心区,东邻边东街,西邻边西街,发掘面积共500余平方米,分为两个区。
  考古人员介绍,在一区考古中,最重要的是发现了一条东西走向的道路(位于现在的天天商业街南侧八九米处),宽7.65米,该道路贯穿了整个一区,而在道路的南侧则有排水沟遗迹,排水沟宽约2.1米,深约1.1米。
  据推测,这条横街可能为通义坊的主干道。虽然古道千年之久,但道路上的车辙依然清晰。
  11口水井是否用来饮用还待考证
  历史上,“八水绕长安”中有龙首、清明、永安、漕渠等水渠,通义坊则是漕渠与清明渠的交汇处,水源丰富。此次考古人员在两区中共发现了11口水井,水井均为直筒土壁,直径在70~90厘米之间,最深的有7米,至今仍可见地下水。这些水井有的相距一米左右,是否是饮用水水井,与漕渠、清明渠有何关系,目前还不得而知。
  在二区内,考古人员还发现了9个类似坩埚的小烧烤坑,口径10~11厘米,深约5~8厘米,这些烧烤坑起着什么作用,至今还没弄清楚。
  此外,考古人员在两个区发现了一些陶片、瓷片、唐三彩残片、骨器饰品、骨料、“开元通宝”钱币等遗物以及长方形条砖、莲花方砖、筒瓦、板瓦、莲花瓦当等建筑材料。
  据文献记载,通义坊内的重要建筑有兴圣尼寺、九华观、右羽林大将军李思训宅、朔方节度使李进贤宅等。该遗址的发掘,对研究唐长安城内里坊的建筑格局以及佛寺遗迹等都具有重要意义。(记者周艳涛)

 ■ 返回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