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皇室书画展》三峡博物馆开幕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恭亲王奕写的怪字

        墨梅、金鱼、花卉,一看便知出于妇人之笔,但谁能想到这是慈禧太后画的呢?不仅慈禧,康熙、雍正、嘉庆、道光、咸丰、光绪、宣统皇帝的书画也蜂拥来到重庆。今天,市民可在三峡博物馆开幕的《清代皇室书画展》上一览这些清代皇室人员的书画作品。

  展览由三峡博物馆与北京艺术博物馆联办,展期至明年2月25日结束。参展作品共129幅,尽显清皇室的高贵与神秘。

  康乾书画展示大国自信

  本次展出的作品有对联、手卷、立轴、扇面、书札等清代皇帝、亲王、宫妃作品,处处体现皇室生活的高贵与精致。

  专家介绍,清代皇室书法可分康熙拟董(其昌)、乾隆学赵(孟)、嘉道以后临欧(阳询)三个时期。

  康、乾书法功底深厚,极具神韵,盛世大国的自信和大气自然流露;乾隆的“馆阁体”让当时的文人竞相模仿,全国流行;而宣统、道光的作品气韵涩塞,线条板滞,虽有金黄花笺修饰,也难掩内心的凋敝和无奈。

  慈禧威猛御笔疑为代笔

  其中,慈禧太后的作品尤为引人注目:这个在中国历史上以专横跋扈著称的皇太后,其书画作品一律杵盖“慈禧太后之宝”朱文方印,诸多作品颇显威势,大异于一般妇人之作。

  不过,霸道的慈禧也有温柔一面,她的绘画作品也不乏笔道文弱纤细的鱼虫花卉。而现场一幅气势威猛的“颐寿”纸本立轴长173厘米、宽83厘米,落款为慈禧晚年作品。专家怀疑,慈禧晚年体弱多病,无力提动如椽大笔写出这斗大字来,估计是陪习者代笔。

  恭亲王怪字无人识得

  道光皇帝第六子、慈禧垂帘听政主使者恭亲王奕不光工于权术,还擅书画、诗文。他的一幅楷书七言纸本中的14个字,让预展中众多观众几乎无人能识(如图)。这幅纸本长134厘米、宽32厘米,咋看14个字都似曾相识,但仔细瞧又一片茫然。专家说,从结构上看与古代西夏文字颇为接近,最后专家借助《康熙字典》查询,才发现原属异体偏解汉字,正解为“芳野人耕春雨后,小楼花绽晚晴初”。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