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院实验室集群——把创意变成产品(图)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在美院实验室木工车间制作创意产品的学生

        游览过杭州中山路御街的游客,往往对“四世同堂”、“孙中山像”等雕塑记忆深刻,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些都是在中国美院实验室集群里创意并诞生的。

        今天,出自中国美院实验室集群的300多件作品在中国美院象山校区展出。木头、金属、玻璃、有机板、塑料、布料、泥土……在经过艺术加工后,就变成了别致的家具、服装、器皿、首饰等用品。

        美院实验室集群由近50个实验室组成,是帮助大学生将创意从理念转换到产品的场所。在这里,有着高速运转的机器、满天飞扬的木屑、形形色色叫得上名叫不上名的工具。在这里,美院学子带着头盔、护目镜、身着工作服,全副武装地操纵着这些庞大的器材,完全不同于人们印象中满身油彩拿着画笔的样子。

        这个艺术院校实验室集群,促进了美院从常规的专业技能传授到综合性创意人才培养的成功转型和跨越式发展。“新兴学科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有着很大的需求。面对新的时代,视觉文化正在转型,学科正在重组,美术学院已经不再仅仅培养画家,而是要培养更多的文化创意人才,培养更多的了解公共文化服务内涵、具有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的人才。”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介绍说,艺术教育应对新境遇的挑战,必须跟着社会需要往前走。

        中国美院实验室集群强调理论与实践相通,还分设了木作与编织实验室群、书法绘画与影像实验室群等5个各有侧重的子实验室集群。学生的实践课程比例因此大大增加,像设计和图像类专业的学生,每学期至少有一半以上的时间呆在实验室里开展实践活动。

        正是在这个带有“实验”精神的工厂里,美院学子在老师的指导下“实验”出了许多有影响的项目——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的杭州五水共导馆,便是利用了实验室强有力的技术设备制作的电子模拟技术,使观众得到了身临其境的感受。去年9月,美院学子倪继正,还在实验室集群里为山核桃农设计出了一套采摘防护装置,用它打摘山核桃可以保证不受伤。

        美院实验室集群强调实践和动手能力的教学方式也锻炼了学生的创业能力。业余时间,很多学生会将自己在实验室里制作的陶瓷首饰、木制碗具等课堂作业拿来出售。近年来,“实验室”里走出的不少美院学子一毕业后就开始创业,通过淘宝、西湖创意市集等平台卖产品、开工作室、创品牌。另外,通过实验室将创意转化为产品后,美院学子手握专利找工作也变得越来越寻常,有很多厂家希望与学生和学校合作,生产学生的创意作品。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