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革命纪念馆征集“老古董”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将在明年7月开馆的新馆中展示,希望市民踊跃捐赠。

这几天,南湖革命纪念馆的工作人员正忙着到市民家里收集“古董”、“文物”,昨天,他们从一位市民家里拿回来一台已经有近100年历史的缝纫机。“其实这些东西都算不上古董和文物,但是每一样东西都能反映一个时代的特征,都凝聚着一代人的记忆,这正是我们需要的。”南湖革命纪念馆副馆长李允说。

新馆将展陈百年历史

李允说,南湖革命纪念馆老馆里展示的,主要是当年党的第一代领导人建立政党、带领人民发动革命夺取政权的光辉历史,而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历史展陈相对比较少。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腾飞了,人民生活从贫困到小康,再到现在的相对富裕,这些都应该成为展陈的对象。

据介绍,南湖革命纪念馆新馆将于明年7月1日正式开馆,除了将老馆中的展陈物品搬迁至新馆,并加以完善补充外,还将专门开辟场馆,对建国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物品进行展示。到时候,在南湖革命纪念馆新馆里,中国的近代史、现代史和当代史将得以完整地绵延。

把“老爷货”捐了出来

南湖革命纪念馆在报纸上刊登了征集启事以后,不少市民把家里最珍贵的东西捐了出来。9英寸的黑白电视机、解放初生产的收音机、解放前用过的缝纫机、连生产年代都看不出来的电话机、熨斗,还有当年风靡全中国的“大哥大”、寻呼机……

“你别看这些‘老爷货’现在都不值钱了,但当年能拥有这些东西可都是家庭的骄傲啊!”李允说,“看到报纸后,不少市民给我们打电话。因为收藏这些东西的人一般年纪都比较大了,所以我们都是上门去看的。有些是无偿捐赠的,也有一些是我们出钱买来的。”

每件物品都是时代记忆

家住市区西马桥社区的周阿姨捐赠的一台飞跃牌9英寸黑白电视机是1979年买的,虽然整整过了30年,这台电视机看上去还是很新。他们家现在有3台彩色的大屏幕电视机,可这台小电视机一直没舍得扔掉。

“这台电视机花了200多元钱,是我们夫妻俩当时2个月的工资。那时候没有电视机票还不能买呢!”直到现在,周阿姨还保存着当年购买电视机的发票。周阿姨回忆说,这台电视机买来的第一天晚上,邻居、家里的亲戚等20多个人围在她家里,一边议论纷纷一边看电视。“那个年代,买一台电视机不容易啊!”

上世纪80年代每一个时髦青年都向往的卡带式收录机、上世纪90年代初价值两三万元一部的摩托罗拉“大哥大”、爱立信第一代数字手机等,“这些东西都曾经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过,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都慢慢地在我们的生活中消失了。也就是过了10年、20年,回过头来再看看这些东西,我们生活的变化一目了然。”李允说。

有些东西很多人没见过

在纪念馆收集来的“古董”中,记者看到一个外形看起来有点像夜壶的东西,搞不清楚这究竟是什么。李允告诉记者,这是电熨斗的“祖宗”,但不是用电的,而是用炭火的。这个金属的熨斗外形与现在的熨斗相似,斗里面可以加炭,效果应该也不错。还有一个电话机,也是“祖宗级”的宝贝。这个电话机的听筒和话筒是分开的。

李允表示,南湖革命纪念馆新馆的场馆主体建设已经完成,正在筹备内部展陈,目前虽然有部分市民捐赠了一些物品,但还远远不够。他希望广大市民积极支持纪念馆的工作,如果你家里有能够反映一个时代的生活特征的东西,都可以与纪念馆联系。

责任编辑:vikey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