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玉器博物馆封顶 明年“4-18”对外开放

        记者昨天在玉器博物馆施工现场看到,虽然施工场地上塔吊依然伸展巨臂、脚手架仍未拆除,但玉器博物馆的建筑已高高耸立。据施工负责同志介绍,11月底,玉器博物馆已经顺利封顶,年底主体工程将全部竣工。

  风格 古今交相辉映


  扬州玉器博物馆位于扬州玉器厂内主入口道路的西侧、生产基地的南侧,北侧是现有的生产办公用房,西侧是巷道。


  据施工人员介绍,这一建筑是将原先的玉器学校等平房拆除后建设的。项目总用地面积12492平米,总建筑面积2836平米,建筑占地面积1473平米。这一建筑从外形上看是现代建筑风格,但在装饰等细节方面又采用了传统文化的元素,力求做到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


  据介绍,玉器博物馆在造型上注意与周边建筑相协调,其建筑风格内敛。设计中采用了传统三段式构图,虚实对比强烈。该建筑采用冷灰色调,与城市青砖小瓦的环境相协调。东西立面采用大面积实墙面,并注重纹路变化,有些墙面则采用青砖造型,以体现扬州传统的建筑文化。该建筑还十分注重细部设计,建筑腰部装饰取蟒袍玉带的玉片之意,既充满文化味,又匠心独运。


  据介绍,玉器博物馆的主入口设在东侧厂区道路旁,为方便游客出入,博物馆周边设置了环形道路,联系着两个次入口。同时设置了周界防护系统和背景音乐系统。


  主题 玉石——大自然的精华


  “天下玉,扬州工”,如何让玉器博物馆更好地体现扬州玉石文化?有关人士告诉记者,玉器博物馆在设计中紧扣“玉石——大自然的精华”这一主题。


  玉器博物馆十分注重环境景观的营造,尽可能提供亲切宜人的室外空间,并关注室内外空间的交流。因此选择了较为合理的建筑布局,将新建筑设计成“L”形,充分尊重原有建筑和原有绿化环境,提供了既能满足使用要求,又能形成与“玉石——大自然的精华”这个主题在气质上相吻合的建筑方案,形成安宁和谐的厂区环境。


  玉与水是相互联系的,有了水,玉更加有灵性。为此,在博物馆入口两侧布设了景观浅水池,当阳光下泻到波光粼粼的水面时,就会产生变幻无穷的波光水色,并映射到玉器博物馆的墙面和室内,让室内的玉石更加璀璨夺目。


  立意 绿色景观保护利用


  采访中,记者听说了这样的故事:在玉器博物馆设计建造时,十分注重对树木绿化的保护和利用,一草一木都成了宝贝。


  有关负责同志介绍说,总平面设计充分关注对场馆内原有树木和绿化景点的保留。不仅原有的雪松予以保留,还留足了雪松的生长空间。紫藤予以保留,不过将花架由混凝土换成了钢架,并设计成外主入口的引导空间,增加了建筑的特色。为使得原有厂区的绿化景点得以完整保留,并使绿色景点成为该建筑的室内主要观景对象,增加建筑的趣味性和环境特色,新建筑被设计成“L”形。


  该建筑体量不大,层数为二层,但却花费了设计者不少脑筋。为便于形成花园式博物馆的特点,该建筑在空间尺度上水平展开,并注重退让空间,水池和所保留树木、绿化景点的空间联系,形成连贯的绿化空间。


  不仅如此,该建筑的室内空间设计也力求将展示廊、主要参观线路与室外绿地布置有机结合,从而形成在绿化中参观、展示的特色。


  展望 明年“4·18”对外开放


  玉器博物馆今年9月中旬开工建设,经过建设者两个多月的努力,目前已经封顶,开始外装潢设施的配套施工,预计今年年底主体工程将竣工,明年“4·18”前建成开放。


  据介绍,玉器博物馆将通过多种手段进行展示,不仅通过图片、文字、实物等,还将运用现代的声光电技术,生动形象地展示扬州的玉器从古至今的发展历程和辉煌历史。


  据介绍,这一博物馆建成后,还将成为玉器教育基地。目前玉器人才培养都在商务高等学校进行,今后这些学子走进玉器博物馆,不仅能观看扬州的玉器发展史,还会聆听到工艺大师的经验传授以及现场演示,还能亲自动手,进行玉器制作的实际操作。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