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华辰2009年秋拍于11月21日圆满落幕(组图)

        北京华辰拍卖2009年秋季拍卖会于11月21日圆满落幕,包括中国书画、瓷器玉器工艺品、中国油画及雕塑、影像共四个项目,总计成交金额超过一亿元人民币。其中"书巢秘藏近代名士手迹专场"成最大亮点,共28件拍品经过长达一个半小时的激烈竞价,最终全部成交,总成交额1132万元人民币,十倍于专场估价100万元人民币。华辰拍卖董事长兼总经理甘学军先生在向拍卖师颁发白手套时说:"我们感谢中国文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我们也由衷地为文人手迹能够为市场所认可和尊重而感到欣慰。很高兴华辰能够适时地甄别市场的发展需求,在满足广大藏家收藏需求的同时,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Lot 406 弘一法师 书巢横额 约2.5平尺 成交价190.4万元人民币 (估价12—20万元人民币)

  Lot 406"书巢"横额为弘一法师六十一岁所书,字大径尺,甚为罕见,是法师晚年神光内敛、臻进化境的精心杰构,曾参加1980年北京法源寺"弘一大师诞生百周年书"金石音乐展,自10万元起拍,很快由多位买家追捧至50万元,后经几轮以10万元为阶梯的竞价飙升至100万元,赢得全场掌声,激烈竞价后,最终被一位后期参与竞价的买家以190万元人民币成交。紧接Lot407弘一法师另一楷书作品华严经集句五言联"圆满法界月,清凉功德池"9万元起拍,场内买家直接应价100万元,一时间全场哗然,喝彩声连成一片,最终114万元人民币成交。Lot413为启功先生1974年依照神州国光社印本所书的《草书琵琶行长卷》,长达六七丈开外,通篇神采飞动,深得草书三昧,50万元起拍,以392万元人民币成交。Lot419集合了启功、赵朴初、顾颉刚等二十家文星的联璧册页,共26开,每开约0.9平尺,估价仅为8-12万元,多位买家参与竞逐,终以79.5万元人民币成交。其余24件标的也均以高出估价数十倍的落槌价成交。
 
  “书巢秘藏近代名士手迹专场”28件拍品是现代著名文史专家王伯祥、王湜华父子两代学人毕生保藏的师友手迹,萃集了弘一、夏丏尊、马一浮、钱钟书、茅盾、沈从文、顾颉刚、叶圣陶、俞平伯、张伯驹、赵朴初、启功、周汝昌等二十世纪最具代表性的学者名流手迹。众多爱好者和收藏家亲临现场,座无虚席,拍卖竞价高潮迭起,专场成交率100%,印证了华辰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坚持不懈的意义所在。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Lot407 弘一法师 楷书华严经集句五言联 约0.6平尺 成交价114万元人民币 (估价10-18万元人民币)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Lot413 启功 草书琵琶行长卷 约56.6平尺 成交价392万元人民币 (估价60—80万元人民币)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Lot419 启功、赵朴初、顾颉刚、刘海粟等二十家文星联璧册页 约0.9平尺(每幅) 成交价79.5万元人民币 估价(8—12万元人民币)

  中国书画部分谢稚柳先生百年纪念专场拍品由谢先生家属提供三十余件精品,分为师友留存、壮暮遗墨、高花逸笔、鱼饮旧藏四个部分,全面展现了谢稚柳先生高妙的艺术境界。Lot443谢先生《林麓晴云》拍得98万元人民币,lot448《小莲庄看荷图卷》以78万元人民币成交,lot458陈佩秋先生《观音大士法相》以82.5万元人民币落槌,而师友留存部分lot440张大千先生的《落花游鱼图》,是张大千去世前一年的珍贵赠画,印证着两位画坛挚友的生死交谊,由20万元起拍,经过多轮竞争,最终以72万元人民币成交。整场谢稚柳先生纪念专拍成交率超过94%。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Lot443 谢稚柳 林麓晴云       约3.6平尺 成交价98.5万元人民币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Lot 440 张大千 落花游鱼图  约3.1平尺 成交价72.8万元人民币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Lot458 陈佩秋 观音大士法相   约7.3平尺 成交价82.8万元人民币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Lot448 谢稚柳 小莲庄看荷图卷 约6.7平尺 成交价78.4万元人民币

  中国书画专场齐白石绘画专题从海内外蒐集白石老人近二十件画作,集中展现了老人从中期到晚年变法的流风演进,凸显老人质朴无华而又颇具世间情味的艺术特色。Lot541《红荷白鹭图》为香港著名收藏家张宗宪先生藏品,画作以浓淡之笔做荷叶,盛开的两朵荷花分列上下,是白石老人衰年变法所创的"红花墨叶"法,以235万元人民币成交。Lot 542《菊花工虫》为天津荣宝斋旧藏之物,后辗转为北京一位重要藏家所得,是白石老人早年精妙绝伦的工笔草虫与晚年红花墨叶的完美结合,曾被多次著录,最终拍出560万人民币高价。Lot 545霍宗杰先生旧藏的《牵牛鹌鹑图》,多次著录,又得启功先生题签,数美兼备,耀人眼目,拍得近230万元人民币。李可染先生以数十年坚持不懈的艺术实践,改变了中国画在国际艺坛的地位。他的山水画作品,昭示着坚贞浩然的民族精神,成为近期拍卖市场中炙手可热的领军,备受藏家追捧。此次参拍的Lot 564《雨余清暑图》,画面景致繁茂,布景高远,细节深邃,拍出358万元人民币。Lot 571徐悲鸿先生笔下的奔马早已家喻户晓,成为近代中国画的一种象征符号。此幅《双骏图》作为著名表演艺术家白杨女士佳期贺礼,造型精准、笔墨淋漓、风雷驰骋,是悲鸿奔马作品中难得的铭心绝品。白杨女士珍藏此作三十余年,文革结束之后,转赠给另一位著名艺术家,经两代艺苑名宿递藏,自是一段佳话,终以342万元人民币成交。Lot 800郑板桥《竹石幽兰图》保存至今弥足珍贵,来源清晰且经多次著录,以740万元人民币高价成交。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Lot 571 徐悲鸿 双骏图 约5.4平尺 成交价342.7万元人民币 (估价160—220万元人民币)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Lot564 李可染 雨余晴暑图 成交价358.4万元人民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Lot800 郑板桥 竹石幽兰图 成交价739.2万元人民币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Lot542 齐白石 菊花草虫图 成交价560万元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Lot545 齐白石 牵牛花鹌鹑 成交价229.6万元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Lot541 齐白石 荷塘白鹭图 成交价235.2万元

  瓷器玉器工艺品部分总成交额1381.4万元人民币,成交率近42%。lot24清嘉庆珊瑚红地粉彩御题诗文茶壶,造型稳重大方,壶身胎质细密,釉色光洁,内里及底分饰松石绿地,口沿处描金添彩,雍容贵气,融诗入境,为彩瓷中的精品,拍得116万元人民币。lot59清乾隆祭红釉胆瓶、lot72明铜鎏金三大士坐像均以过百万元人民币成交。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Lot24清嘉庆珊瑚红地粉彩御题诗文茶壶 成交价116万元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Lot 59清乾隆祭红釉胆瓶 成交价 145.6万元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Lot47清雍正茶叶末釉贯耳瓶成交价 168万元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lot72明铜鎏金三大士坐像 成交价134.4万元  

  中国油画及雕塑部分中,总成交额1749.8万元人民币,成交率62.6%。lot1103王晖的《五个里程碑》以毛泽东形象为主体,身后的中共"一大"上海会址、井冈山、遵义会议会址、宝塔山、天安门,这五个象征地即为"五大里程碑"。这幅作品集中了"文革"美术的典型特征;是高度概括的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毛泽东思想史的史诗式画卷;已被公认为"文革"宣传画的代表作,载入中国美术史,以145.6万元人民币成交。Lot1159许宝中、李泽浩合作的《战友》(毛泽东和杨开慧)共创作2幅(一稿二画),一幅由中国美术馆收藏;此次拍卖的为第一稿(即定稿),由画家珍藏,终以259.8万元人民币成交。Lot1160孙国歧《在徐悲鸿画室》创作于1979年,描绘了周恩来前往画室看望在病中仍坚持艺术创作的徐悲鸿。此作参加了1979年辽宁省美展并获得银牌奖,以112万元人民币成交。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Lot1159许宝中、李泽浩合作《战友》(毛泽东和杨开慧)成交价259.8万元人民币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lot1103王晖 《五个里程碑》成交价145.6万元人民币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Lot1160孙国歧《在徐悲鸿画室》成交价112万元人民币 

  自2006中国首场影像专场拍卖以来,很多国内外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学术研究机构、收藏机构、摄影基金,甚至艺术品银行,风险投资都踊跃参与了摄影作品的收藏,共同推动和繁荣着新兴的影像收藏市场,华辰秋拍影像部分总成交额2,385,000元,具历史意义和保存状况良好的老照片收到各方追捧。Lot967佚名《清末中国风情照片贴册》,一本48张,以313,600元人民币高价成交,成为影像专场成交价最高拍品。Lot1027巴黎博涛照相馆《巴黎世博会中国参展人员名片》,以179,200元成交;lot1004佚名,《上海外滩及浦东全景》以145,600元人民币成交;lot904 徐肖冰《解放南京》以145,600人民币成交。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lot1004佚名 上海外滩及浦东全景 成交价14.56万元人民币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Lot967佚名清末中国风情照片贴册 48张 成交价31.3万元人民币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Lot1027巴黎博涛照相馆巴黎世博会中国参展人员名片 成交价17.9万元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Lot904 徐肖冰 解放南京 成交价14.56万元人民币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