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考古发掘过半 国家投入近10亿

    由国家文物局、中国考古学会主办,河南省文物局、省文物考古学会承办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考古发现与研究研讨会11月19日在郑州结束。记者从会议上获悉,国家投入近10亿元用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文物保护工作,截至目前已经完成276个考古发掘点,还有387个文物点今后5年内将陆续开工。先期开工的都是比较重要的文物点,面积较大,从发掘面积上计算,考古发掘工作已经过半。

    研讨会上,来自全国各地参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考古发掘的文博单位、大学的专家们介绍了工程沿线湖北、河南、河北境内的重要考古发现。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中,河南是所经线路最长、涉及面积最大、涉及文物点最多的省份,丹江口水库淹没区已确认各类文物点170处,总干渠涉及文物点160处,共计330处。鹤壁刘庄遗址、安阳固岸墓地、荥阳关帝庙遗址、新郑唐户遗址都曾当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河南省文物局南水北调办公室主任张志清介绍说,丹江口库区内考古发掘工作目前仍在继续进行当中,相信还会有令人惊喜的考古发现。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