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剖析三星堆之谜:曾是世界朝圣中心?

金面罩、青铜人头像,还有那些至今无法完全解读的图形、文字……三星堆作为世界著名的文化遗址之一,隐藏了太多的秘密。11月8日,诗人钟鸣、学者刘尚勇以及专门研究三星堆文化的彝族学者阿余特日一起来到市文化馆故事大厅,给市民们剖析三星堆的谜团。

《神秘的古蜀王国——三星堆、金沙文物珍宝展》深博展出

刘尚勇:蜀人祭祀神-的遗迹

三星堆遗址是中国西南地区的青铜时代遗址。三星堆文明上承古蜀宝墩文化,下启金沙文化,前后历时约2000年,是我国长江流域早期文明的代表,也是迄今为止我国信史中已知的最早的文明。不能否认,三星堆文化的确是中华文明最古老的源流之一。昨日,学者们首先简单介绍了三星堆的基本情况。

“三星堆是1980年起发掘,在遗址中发现城址1座。据认为建造年代最迟为商代早期。这里还曾多次发现祭祀坑,坑内大多埋放玉石器和青铜器。”刘尚勇老师介绍说,1986年三星堆发现了两座大型祭祀坑,出土有大量青铜器和金器等。其中金器中的金杖和金面罩制作精美,青铜器中的青铜人头像形象夸张,极富地方特色,而立人像大眼直鼻,方颐大耳,戴冠,穿左衽长袍,佩脚镯,是难得的研究蜀人体质与服饰的资料。“祭祀坑的年代专家推测应该是商末周初,这里被认为是蜀人祭祀天地山川诸自然神-的遗迹。”

阿余特日:三星堆字符是古彝族文字

上世纪30年代到目前为止,普遍认为三星堆文化的官方器物没文字。而彝族学者到博物馆,却能辨识不少古氐夷文字。就连汉族学者识别不了公之于世的字符,也为彝族学者阿余特日所破,他破译过不少民间的玉石铭文。

三星堆目前具备了古文明的必需要素,只缺文字。学者们对此的争论已有些历史,《蜀王本纪》认为古蜀人“不晓文字,未有礼乐”,《华阳国志》则说蜀人“多斑彩文章”。不管事情真相如何,我们的学者已经在试图破译三星堆文字。阿余特日就是其中一位,他尝试用古彝语为桥梁,来破解三星堆玉石铭文,重新构拟三星堆文化。“如果能解读这些图案,必将极大促进三星堆之谜的破解。”

一种猜测:三星堆源于王国内部冲突

三星堆出土的大量青铜器中,基本上没有生活用品,绝大多数是祭祀用品。这些祭祀用品带有不同地域的文化特点,特别是青铜雕像、金杖等,与世界上著名的玛雅文化、古埃及文化非常接近。学者们研究后认为,大量带有不同地域特征的祭祀用品表明,三星堆曾是世界朝圣中心。

三星堆器物坑中掩埋有多个大型神像和人像的铜制头面,三星堆器物坑的年代,其埋藏年代正是处在三星堆古城即将废弃的时期。就在这两个器物坑被埋藏后,三星堆古城就失去了其中心都邑的地位,附近的成都市金沙村开始陡然崛起。

因此,有学者提出了一种假设,认为在三星堆王国的末期,王国内部的权力平衡出现了问题,从而引发了激烈的暴力冲突。三星堆城及其神庙可能在冲突中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当冲突结束以后,三星堆的居民放弃了三星堆城迁徙到其他地方。由于三星堆神庙中的像设和器物已经损坏,再使用不祥,三星堆的人们在举行了隆重的仪式后,将这些不能再使用的像设和器物掩埋了起来,直到1986年才被人们重新发现。当然这只是一种比较合理的解释,真实的情况如何,还有待于更多的信息来证实。

三星堆文化根在这里? 汶川发现新石器遗址

陈剑说,成都平原目前发现的最早古文化,是公元前2000多年的宝墩文化,以及三星堆文化。它们的典型文化因素,如陶器流行花边口沿作风、器物装饰盛行绳纹和附加堆纹、石器以小型的磨制斧、锛、凿为主等,都在此次布瓦遗址中有所出现。

中原文化来自三星堆? 重写文明史仍缺关键证据

“三星堆”听起来只是一个“堆”,其实它是古蜀国文化的重要遗存。在这次“三星堆古玉石文化研讨会”上,几位专家提出了“中华文明受到古蜀国文化关键影响”的论述,会议的组织者钟鸣更是强调有必要“重写文明史”。

怪异的器皿 权威专家解谜三星堆“八大猜想”

走进深圳博物馆新馆,去观看《神秘的古蜀王国——三星堆、金沙文物珍宝展》,很多地方让人看不懂,曾经拥有怪异的金器、铜器、玉器、陶器、石器的3000多年前的三星堆人,从哪里来?后来又去了何方?萦绕于心的疑惑,是这样的挥之不去,我们只有先提出疑问,后就教于专家。

责任编辑:ji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