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加坡艺术战 香港略胜一筹
印度尼西亚天才青年艺术家艾·纽曼·米斯尼亚迪创作的怪异油画、旅法华裔画家赵无极的抽象画,以及一座价值1100万美元的中国古代帝王宝座——这些艺术品均属于香港的“战利品”,属于新加坡与中国香港之间一场“艺术战”的一部分,它们都在近几个月在香港亮相,并且刷新了拍卖纪录。
长期以来,香港和新加坡在贸易和金融领域一直是老对手,如今它们正争夺亚洲地区艺术中心的地位,这也是加冕亚洲顶级城市战略的一环。作为世界第三大艺术品拍卖市场,香港加快了步伐,斥资近30亿美元上马“西九龙文化区”大规模开发项目,一些人认为此举将最终使香港一举夺冠。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研究全球竞争力和城市开发的理查德·佛罗里达说,这两座城市都认识到,“要建设一个具有超级竞争力、超级创新力的社会”,“吸引世界上最优秀、最聪明的”各行各业专业人才,为此,他们需要一个世界一流的艺术和文化环境。“像美国纽约和英国伦敦一样如此充满活力,甚至在经济危机时期也是如此,让世界上任何人都想到那里工作,这些正是香港和新加坡正努力达到的目标。”弗洛里达先生补充说,眼下香港“略胜一筹”。
战争的另一边是总人口约500万的岛国新加坡。上世纪80年代中,陷入衰退的新加坡以羡慕的目光注视着香港累积文化财富,于是相信本国可以做得更好。1989年,新加坡政府报告盛赞“文化和艺术的重要性”,认为其不仅能建设国家和为旅游业和娱乐业增加收入,而且也“能提升我们的生活质量”。
10年后,新加坡发起了其雄心勃勃的“文艺复兴城市”计划的第一阶段,该计划的目标是打造一个“与众不同的全球文化和艺术城市”。新加坡为此投入逾10亿美元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兴建若干博物馆和一个集剧院、工作室和音乐厅为一体的艺术中心,并且以多样性和地区风味来装点艺术制作。
但新加坡迄今缺少一个关键因素:一个庞大的艺术品拍卖市场。一些较小的拍卖行落户新加坡,但大拍卖行如佳士得和苏富比,均把其东南亚艺术拍卖转往香港。总部位于香港的地区文化智库——亚洲艺术档案馆执行董事徐文B说:“香港是金融城市,所以人们懂钱,但不总是懂艺术。人们从投资角度关注价格,所以对艺术产生兴趣。”
2007年,香港成为纽约和伦敦之后世界第三大拍卖市场,部分原因在于香港发展背靠中国内地经济,同时一大批资金雄厚的内地收藏家也已崛起。这使香港成为全球艺术买卖的一个重要角色。新加坡当代艺术馆前馆长陈维德认为,香港还有另外一个优势,即更活跃的当地艺术氛围。陈先生说,“新加坡太按部就班了”,从长远看来,这会导致失去一些“自然生长的东西”。
与此同时,批评者说,香港若想不输新加坡,需要进一步推进建设其艺术中心的雄心。而且,香港有必要抵御来自上海和北京的更长远的“威胁”,这两个城市都有发展迅速的国际艺术氛围。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