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陶灶赏析

东汉时期豪强地主拥有大量的土地山林、家丁、家奴和私人武装等,追求安逸享受,铺张浪费之风极盛。汉代人由于“视死如生”,在死后仍想享受人间的荣华富贵,把吃、住、行用随葬品来替代。已出土的汉代随葬品就能证明这一点:有豪华的釉陶楼模型,有汉画像砖上反映的车马出行宴饮娱乐图,有成组的仓、灶、井、炉、杯、壶等生活用品模型,其中灶具及其装饰图案颇能体现出其生活的奢靡。

《释名·释宫室》曰:“灶,造也,创造食物也。”《汉书五行志》中则称:“灶者,生养之本。”看来,汉代人们非常重视生活中的灶。在已出土的陶灶随葬品中,要数东汉时期的陶灶最为精致、美观,纹饰也十分繁复。许昌博物馆收藏的也有一件陶灶,长15.5厘米,宽13.6厘米,高9厘米,灶面上有一凸出火眼。火眼前有一块肉,后有一倒置的釜,釜后有一凸起的方形块为烟囱。火眼一侧模印有倒置的碗、勺和仰放的盘,还有长方形案子。案子一侧模印有一把长刀,另一侧模印有鸡、蔬菜、长钩等。灶前面出檐,饰以菱形纹饰,其余边缘饰以五铢纹饰。灶前壁中间开方形火门,左侧模印有一手拿铁铲做烧火状的人物,右侧模印一喇叭口形瓶,周围饰乳钉纹、网格纹、菱形纹等。在一件小小的陶灶上就模印出如此多的灶具和食品,可见当时的人们对于日常生活中的吃喝是多么重视。

小小陶灶反映出豪强地主终日沉醉于无忧的生活,而他们的享乐则建立在广大农民的受剥削压迫之上。东汉陶灶对我们研究东汉时期的阶级关系和日常生活用具、食品种类及风俗习惯提供了有力的证据,也是对史料记载的一种印证。

责任编辑:ji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