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艺术联姻——钱学森与艺术的不解之缘
我国科学巨星钱学森今天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钱老一生在新中国的科学事业的发展殚精竭虑,而另一方面钱老在艺术上的造诣,却很少为大家提及。中国艺术新闻网特整理编辑此文,以缅怀这位中华民族的伟人。
自幼酷爱国画
钱学森自幼酷爱国画。他原本可以成为一个画家,但是,他懂得,祖国更急需科技人才。因此,他不得不忍痛割爱,舍画而学工。现在他回到家乡养病,有了时间,而且,家乡的山水又是这样秀美,实在是技痒难耐。父亲看透了儿子的心思,便聘请了当地的一位画家,做他的老师,指导他学习国画。于是,钱学森又得到几个月绘画的锻炼。
钱学森作画,主要是写生。老师陪他到西湖,帮他选景,指点他如何先用碳条勾画轮廓,而后如何着色。很快,钱学森便掌握了山水画的基本技法,作画水平大有提高。一天,他拿出几幅写生作品给父母看,果然得到了赞许。他也很高兴。他告诉父母:“在观察景物,运笔作画时,那景物都融汇在我的心里。那时,什么事情都全部被忘掉了,心里干净极了。”
科学与艺术联姻
在中国科学院宿舍区一排老旧的红砖楼群中,有一座普通的小楼,这就是被称为“中国航天之父”的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和中国“欧洲古典艺术歌曲权威”蒋英夫妇的家。走进这个家,满眼都是藏书,在屋中最显眼的位置,摆放着一架德国制造的黑色大三角钢琴。这架琴记录了这对夫妻挚真的情感、至诚的追求、至上的奉献……
1955年10月8日,在周恩来总理亲自过问下,美国政府终于准许钱学森夫妇回国。但当钱学森和蒋英带着他们6岁的儿子永刚、5岁的女儿永真在机场最后登机时,美国政府又无理扣留、没收了钱学森在美国20多年间积累下的研究笔记。而他们的结婚“信物”——黑色三角钢琴,在蒋英的据理力争下,最终与他们一起回到了祖国。这架三角钢琴也因此成为钱学森和蒋英历经风雨、沐浴幸福的见证。
在回国以后的40多年里,每当蒋英登台演出,或指挥学生毕业演出时,她总喜欢请钱学森去听、去看、去评论。钱学森也喜欢把所认识的科技人员请来欣赏,大家同乐。有时钱学森工作忙,蒋英就录制下来,放给他听。如果有好的交响乐队演奏会,蒋英也总是拉钱学森一起去听,把这位科学家、“火箭迷”带到音乐艺术的海洋里。
每当听到蒋英的歌声,钱老总能感到一种美好的赐予。于是,他自豪地对自己说:我是多么有福气啊!他甚至总想对人们高呼一声:让科学与艺术联姻吧,那将会创造奇迹
年轻时的钱学森夫人蒋英
´,´
重视“性智”的培养
钱学森十分重视人们“性智”的培养。他曾支持在北京工学院建工业设计学院,创办《设计》杂志和创建工业设计协会,给杭州《艺术科技》编辑部写信,支持他们搞艺术科学和舞台美术等研究,还支持“红学”研究人员利用系统工程和电子计算机研究《红楼梦》,这些都是科学与文艺结合的工作。
钱学森从自己的亲身体验认识到,科学工作往往是从一个猜想开始,然后才是科学论证。也就是说科学创新的思想火花是从不同领域的大跨度联想激活的。而这正是艺术家的思维方法,即形象思维。接下来的工作是进行严密的数学推导计算和严谨的科学实验验证,这就是科学家的逻辑思维了。换言之,科学工作是源于形象思维,而终于逻辑思维。
他一再强调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是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结合起来,走“科学与艺术结合”的道路,因为创新才是科学与艺术的共同灵魂。
病榻建议总理加强艺术教育
2007年8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钱学森家,看望这位96岁的“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钱学森是中国航天科学的奠基人之一。 新华社记者 黄敬文摄
2005年建军节前夕,温家宝总理看望钱学森,并向他简单介绍了中长期科技规划的制定情况。
“您说的我都同意。但还缺一个。”钱学森思维敏捷地说。
“好哇,我就是想听您的意见。”温总理亲切地说。
钱老接着说:“我要补充一个教育问题,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问题。一个有科学创新能力的人不但要有科学知识,还要有文化艺术修养。没有这些是不行的……”
“您讲的很重要。”温家宝频频点头,接过话茬,“像您这样的老一代科学家不仅科学知识渊博,而且文艺修养也很高。李四光先生就会谱曲,您也是一样。”
国画艺术有自己的见解
钱学森的秘书涂元季曾撰文介绍,钱老爱好广泛,平日常去参观书画展,对国画艺术有自己的见解。他还对书法、诗词、音乐认识颇深,除贝多芬和莫扎特的交响乐外,也喜欢中国佛教仪式和宫廷礼仪等古典音乐,引用诗词更是信手拈来。
“这些艺术上的修养不仅加深了我对艺术作品中那些诗情画意和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也让我学会了艺术上大跨度的宏观形象思维。”钱学森深有感触。
由于钱学森是一位不随处留笔的大家,他为人处事有四条原则:不题词;不为人写序;不出席应景活动;不接受媒体采访。其中,“不题词”和“不为人写序”,皆为不留笔之畴。以钱学森的威望和名气,求其题词和写序的登门者应是络绎不绝,然而他一概拒之,决不留情面。所以我们也没能找到钱老的墨宝,希望广大网友能发动各自的力量,为我们提供一睹钱老艺术造诣的机会。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