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广州》波澜壮阔的画卷 艺术家的本土情结




这些往日倩影被定格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批影像图片。从此,中国也结束了仅靠文字、画笔以及口口相传来记录生活、记录社会的历史。
两千年的不老广州,从历史深处走来,风雨桅樯,沧海桑田。近一个多世纪的历程,更加波澜壮阔,如诗如歌。城中央北京路上那条唐宋元明清等七朝重重叠叠的古今大道,是最好的见证。
1839年,西方发明了摄影技术,它很快就从澳门登陆广东,一时间,以穗港澳为核心的珠三角,成为中外摄影师的镜头首先对准的地方,这些往日倩影被定格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批影像图片。从此,中国也结束了仅靠文字、画笔以及口口相传来记录生活、记录社会的历史。只是,经过一个半世纪的时光洗涤,那个时代的老照片早已芳踪渺零、所余孤稀。
去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本报获悉英国国家图书馆收藏了近百幅1840年至20世纪初的穗港澳老照片,均出自当时生活在本地的中外摄影师之手,大部分尚未在国内公开展览过。我们欣喜若狂,遂与中国国家图书馆、英国国家图书馆多番联系,最终促成合作,让这批极其珍贵的百年影像重归故里,一展旧日芳华。同时,本报又向社会广泛征集广东老照片,出资奖励提供未公开发表过的老照片的收藏者,这一活动受到珠三角读者的热捧,从中我们又发掘了一批散落于民间的极其珍贵的广州等珠三角老照片,其中就有《珠江海珠石小岛》、《梅兰芳乘船抵达广州码头》等经典孤片。照片上的许多景物已荡然无存,人事亦已远去,但这些风物与故事仍活在“老广州”的传说里,活在广州的轨迹中。
我们把这些照片精心整理,以“古穗倩影暨粤港澳百年老照片展”命名,分别在广州、中山、江门、东莞、佛山等地巡展,所到之处,人潮涌动,欲罢不能。在广州,更先后在珠江新城、天河两次展出,百万市民分享了这个溢满历史醇香和寻根情怀的视觉盛宴。
我佩服冯少协的创意与独具慧眼,无论是过去或现在,广州,实在太值得艺术家为她销魂,为她歌唱,为她立碑。
冯少协先生参观展览后,激情难抑,决定要以是次展览的广州老照片为基本素材,创作一批油画作品,献给这座美丽的不老城,献给2010年的广州亚运会。以西方的艺术形式演绎纯粹的中国传统内涵,以网络时代的思维方式去刻画历史的影像与踪迹,这不啻是一个撩动人心的好创意。作为一个生于斯长于斯的媒体人,我佩服冯少协的创意与独具慧眼,无论是过去或现在,广州,实在太值得艺术家为她销魂,为她歌唱,为她立碑。以冯少协此前创作的《关注中国文化市场》、《中东的鸽子》的艺术成就,我对他《百年广州》的创作充满了期待。
艺术作品的魅力,在于能够让人分享,能够让人浮想联翩,或追问省思、或慨叹共鸣。
今天,《百年广州》终于呈现在人们的面前,难以形容的震撼、感动、亢奋,久久地游走在我的血脉里。艺术作品的魅力,在于能够让人分享,能够让人浮想联翩,或追问省思、或慨叹共鸣。“曲高和寡”是一种境界,但“被孤独”着。艺术不同于哥德巴赫猜想,尖端科研永远是小众的,而审美情趣则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天赋,艺术为人类的审美而生,艺术作品的“曲高和众”才是最让人向往的境界。我以为,这正是冯少协在《关注中国文化市场》、《中东的鸽子》、《百年广州》所追求的。
《百年广州》组画气势宏大,意象深远,情思绵长,充分展示了这座城市近170年来在风雨苍茫中开拔,在悲喜跌宕中奋进,在海纳百川中丰满的精神特质。
冯少协在组画中提取的镜像,直触广州最深沉厚重的生命脉动——珠江,广州的母亲河。南北朝时期著名的印度佛教禅宗达摩和尚,从海而入,溯江而上,在广州登岸、传教,留下了“西来初地”,并因此有了后来的“广州花塔”等名寺,拉开了中国禅宗文化的序幕,从此影响了无数的国人。古代中国的海上丝绸之路,从广州起航,与西部陆上丝绸之路同时代启程,源远流长,镇记码头的倩影牵出人们对千年古港的万千思绪。清初,广州十三行外贸逐渐繁荣,至乾隆年间,更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唯一口岸,直至鸦片战争失败,清朝被迫开放“五口通商”,广州的十三行足足垄断中国对外贸易200多年,十三行商人富甲全球。新中国成立以后,以“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为标志,广州迄今仍是国内规模最恢弘的外贸基地之一,60年的广州外经贸,长盛不衰。中国源于30年前的改革开放大潮,同样风帆起珠江,“白天鹅”率先在广州成功“试飞”。古代、近代、当代,中西文化长期传播与交融、中外经贸活动繁荣活跃,锻造了广州“熔铸中西、务实创新”(中共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朱小丹语)的城市品格。珠江,哺育了这座城市,是广州最恒久、最动人的笑容与灵魂,在《百年广州》的组画中,珠江美丽慈爱、博大深幽、坚忍厚泽的神韵,或直觉、或意象,几乎无处不在。
放在中国的大背景下,这些“广州的”标记,其实是中国的标记,甚至是世界的标记。民族的、本土的,同时又是开放的炽烈情怀,已深深地渗透在艺术家的骨髓里。
《百年广州》以纪实为主调,寄托着艺术家浓烈的本土情结。所有画作描绘的人事景物,都是这座城市古往今来的经典或地标,有的虽已消失不再,但仍是广州人梦呓里时时在追念的镜像。《广州海珠石小岛》、《火烧十三行》、《沙面租界英格兰桥》……每一幅都在诠释一个不同寻常的广州故事,一个不可复制的广州时代,一段不同凡响的广州历史……放在中国的大背景下,这些“广州的”标记,其实是中国的标记,甚至是世界的标记。民族的、本土的,同时又是开放的炽烈情怀,已深深地渗透在艺术家的骨髓里。
运用油画的凝重与质感,冯少协在组画中成功地营造了与历史、未来、时空相呼应的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心灵感召力。《火烧十三行》中,熊熊的烈焰染红了江海天地,大火烧掉的岂止是那座叱咤风云数百年的国际贸易大港;那一面面在火光中傲慢地飘扬的外国旗帜,正引领着清王朝走上丧权辱国的不归途。《1949年10月14日·广州海珠桥》中,被炸毁的桥身悲愤地直插滔滔江水,近处的桥墩是画面中最尖锐的形象,但见它们昂首向天;压城乌云虽犹在,然曙光已横亘天际,新中国已经站起来!《广州白天鹅宾馆》中,中国改革开放里程碑式的建筑白天鹅宾馆,巍峨屹立在珠江潮头,见证中国从此走上富民强国之路。《不夜城·今日广州》、《2010·和平鸽从广州起飞》,深刻的寓意、写意的笔触、明丽的色彩,恢宏的场面,梦幻般的意境,笔笔饱含了艺术家对广州的热恋、憧憬、歌唱。
冯少协的《百年广州》弥漫着广州的、中国的元素和情愫,融入了他的灵感、思省,突出了他的角度、风格,这组作品已超越了概念纪实的羁绊,有着让人流连忘返的审美价值、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祝贺冯少协!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