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目铜面具(商)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鉴赏要点

◆眼球极度夸张,呈圆柱状向前突出达9厘米。

极度夸张的眼球使这件突目铜面具十分有震撼力,就像民间俗语所谓的“鼓睛暴眼”,面部长、宽均远远超出了常人的大小。《华阳国志》记载:“蜀侯蚕丛,其目纵,始称王”,其墓葬被称为“纵目人冢”。据学者研究,所谓“纵目”,指的就是铜面具眼睛上凸起的圆柱,三星堆出土的突目铜面具,是古代蜀王蚕丛的神像。

可是,古蜀王的后人为什么用这种方式塑造自己的祖先呢?据史书记载,蜀王蚕丛原来居住于四川西北岷山上游的汶山郡。而此地直到近代仍是严重缺碘、甲亢病流行的地区。甲亢病患者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眼睛凸起。因此,蜀王蚕丛很可能是一个严重的甲亢病患者,生前眼睛格外凸起。而他的后人在塑造蚕丛神像时,抓住了这一特点并进一步神化,这或许就是蜀王蚕丛神像被刻画成“纵目”的原因。

国宝故事

古蜀遗存惊世界

有关古蜀国遗存的发现,可以追溯到1929年春天。当地农民在挖水车坑时,偶然发现一个玉器坑,里面埋藏400余件玉器。这批玉器不仅引起古董商的注意,也引起了考古学界的注意。

从1933年冬天到1934年春天,华西大学博物馆考古队在月亮湾进行了第一次考古发掘,从开挖的探沟中取得陶器、玉器、石器等遗物600余件,初步估计其时代为铜石并用时代至周代初期。1958年,四川省博物馆在三星堆调查,发现这里与月亮湾文化遗存完全一致。 1958年和1963年,四川省博物馆和四川大学历史系考古教研室两次在月亮湾开展考古发掘工作,当时的四川省博物馆馆长冯汉骥教授根据这一带遗址非常密集的现象,断言这里很可能是古代蜀国的一个中心都邑。

20世纪80年代,位于成都平原的广汉三星堆遗址终以其恢弘的城址、埋藏丰富的祭祀坑、精美的金质面罩和权杖、独特的青铜面具和人像、富有特征的陶器群等文化内涵震撼了国内外学术界。这一重大的考古发现,唤醒了在此沉睡了几千年的古蜀国文明,揭开了长期覆盖古蜀国历史的神秘面纱。

责任编辑:ji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