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瓷莲花尊——国宝背后的故事
一
2007年12月中旬,在省会郑州,河南省博物院为了庆祝建院80周年,河南省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院、故宫博物院、中国社会科学考古研究所等9家单位共同举办了“国家宝藏”特别展。这次特别展汇集了全国各地的顶级国宝文物90多件套,是河南省有史以来规格最高的一次文物展览。这些文物包括许多秘不示人的馆藏文物,如中国国家博物院馆藏的西汉金缕玉衣、天津博物院馆藏的《张择端金明池争标图》、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藏的《唐哀帝即位王册》、故宫博物院院藏的《汝窑天青釉盘》等。当然,这些顶级国宝中,还包括一件中国国家博物院院藏的南朝(公元420~589年)青瓷莲花尊。
青瓷是我国著名传统瓷器的一种,是在坯体上施以青釉,在还原焰中烧制而成。我国历代所谓的缥瓷、千峰翠色、艾色、翠青、粉青等瓷,都是指这种瓷器。唐代越窑,宋代龙泉窑、官窑、汝窑、耀州窑等都属于青瓷系列。而此次展出的这件青瓷莲花尊,是贵族墓葬的随葬品,专门为死者超度灵魂,因与佛事有关,所以饰纹多采用莲花、菩提等。它高49.5厘米,瓶口直径17.3厘米,底径6.8厘米,制造时间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南朝。这件器物通体高大厚重,造型犹如一枚巨大的橄榄,线条优美,器身遍雕多层仰覆莲花瓣,中间贴以团花、菩提叶、飞天等纹饰。整器将刻画、雕塑、模印、粘贴等多种技法施于一体,纹饰繁缛,上下辉映,再现了当时制瓷工艺的最高水平,堪称早期青瓷的杰作。
虽然这件价值连城的国家宝藏为中国国家博物院赢得无数赞誉,但很少有人了解它的背景和出处。当然,更不会有人想到这件国宝的发现地就是我市的上蔡县,而它的捐献人就是驻马店驿都宾馆董事长兼总经理张进才。
二
事情还要从头说起。
1979年,张进才从汝南师范学校毕业后,分配到家乡上蔡县二中任历史老师。也许是受上蔡县千年古蔡国文化和历史的影响,张进才很喜欢收藏和鉴赏文物。工作之余,他游走于乡镇和村落,寻找喜爱的东西。也就在这时,他结识了上蔡县文管所的文物专家尚景熙老先生。望着这个刻苦好学的青年,尚先生欣然答应了张进才的请求,收他为徒。从此,尚先生对张进才口传面授,张进才的鉴赏功力有了长足的进步。
1980年的一天,刚刚下课的张进才被一名初一学生拦住。这名学生告诉他,他的邻居家中有一件半米高的青色罐子,浑身刺刺楞楞的,不知是不是老师课堂上讲的“文物”。张进才听后马上想到这是不是他所了解的青瓷。于是,他二话没说,立刻和那名学生来到那户人家。遗憾的是,那家主人没在家。第一次去,张进才吃了个闭门羹。
在随后的几天里,张进才接连三次去这户人家拜访,但这家人不是刚出门就是没回来,直到第四次“求见”,他才如愿以偿地看到了那件“刺刺楞楞”的东西。
果然不出所料,眼前的这个叫不出名的罐子,通体青翠,瓷质细腻,色泽纯洁,造型端庄浑朴,正应了青瓷“青如玉,明如镜,声如磬”的传言。
大喜过望、不知周旋的张进才当场表示要买下它。户主却毫无余地地拒绝了,理由是这件东西是祖传的,虽然不知道它是个啥,却不想轻易卖给别人。
这下可急坏了张进才。为了获得这件心爱的物件,张进才采取迂回战术,隔三差五去那户人家,和那家人谈天说地,讲自己的收藏故事。功夫不负有心人,张进才的真情最终感动了那户人家,青瓷的主人答应把东西卖给张进才,代价是5元钱,外加一件市场上出售的瓷罐。为表示感谢,张进才又额外送给户主两包三门峡牌香烟。当时,张进才每月工资为30.5元,这次收购,花去了他工资的三分之一。但在张进才看来,这是一次最合算也最得意的交易。
就在张进才成功收购这件青瓷莲花尊的当天,还有一件特别有趣的事不能不提:那天,当主人同意把东西卖给张进才时,张进才在仔细端详的过程中,发现莲花尊的圈底有一处黄豆大小的豁口。主人说几年前不小心碰掉了。抱一线希望的张进才说服主人和他一起找找,最后竟然在墙角处找到了那块黄豆大的瓷片。惊讶的主人连说这东西就该是张进才的。
三
“上蔡二中的老师张进才收藏了一件好东西”,这消息在不大的上蔡县城不胫而走。还没等张进才回过神来,就先后有两个神秘的客人千里迢迢来到上蔡县,一个是浙江人,一个是广东人。浙江人在看到青瓷莲花尊时两眼放光,当即出15万元人民币要买下它。而广东人更干脆,二话不说从挎包里甩出20万元现金,非要当天带走不可。为了能将此物带走,那个广东人连续两天请张进才下馆子,说这个朋友他交定了。
20万元人民币,这在上世纪80年代对一个普通中学教师来说,绝对是一个天文数字。尽管张进才知道这东西肯定值钱,但他没想到会这么值钱。但是,最终张进才还是坚定了自己的想法,拒绝了二人的高价收购。他的解释是,收藏不仅仅是为了钱,他只想好好地研究研究这件宝物,弄明白了,再去想它的归处。
1980年年底,张进才在一家国家级报纸上看到一则消息,说刚刚建成的毛主席纪念堂在全国范围内征集民间文物。这让张进才眼睛一亮。虽然他已经肯定自己收藏的这件文物非同一般,但到底价值几何,心中仍没有底。于是,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情给莲花尊拍了照片,装进信封,寄给了中国历史博物馆,也就是现在的中国国家博物院。
没想到10天后,两位自称是中国历史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来到张进才的家。在看过2人的工作证以及介绍信后,张进才拿出了自己的藏品。看到藏品,两人激动不已。他们告诉张进才:“你收藏的这个东西全称叫南朝大仰覆青瓷莲花尊,属于国家级文物。迄今为止,除了你这件,世界上仅发现三件,一件在国外,一件在台湾,一件在大陆。而且,从品质上讲,你的这件青瓷莲花尊是最好的……如果你愿意捐献给国家,那就是对国家的一大贡献,同时也是个人的一大荣誉。”张进才这才明白,自己收藏的这件莲花尊的确是一件珍品。张进才没有犹豫,当场同意将这尊国宝文物捐献给国家。
事后他才知道,前来对青瓷莲花尊进行鉴定的范世民、杨文合都是中国鉴宝专家,他们是受国家博物馆委派来的。
按照我国当时的捐赠政策,捐赠者虽然是无偿捐赠,但也有一定的现金奖励,因而两人在回北京前征询张进才的意见,问他有什么要求。经过慎重考虑,张进才提出三个要求:1.去北京瞻仰毛主席遗容,向毛主席纪念堂敬献花圈,并照相留念。2.自己家庭生活困难,父母多年的愿望就是能盖3间新瓦房,他希望在国家帮助下实现这个梦想。3.如有可能,最好能在献宝时受到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的接见。
现在看来,这三个要求似乎很好笑,但对于年轻的历史教师张进才来看,却是如此的真切和神圣。
一个月后,一个明媚的早上,张进才收到一张寄自北京的1200元的汇款单,还有一套精装《辞海》、一套新版《中国简明通史》。当然,还有一份红色邀请函,让他带着国宝去向往已久的北京。
当时,张进才去北京献宝的消息轰动了整个上蔡县城。他所在的上蔡县二中还专门为他举行了欢送仪式。
可以想象,那一刻,一个土生土长的年轻教师,能够去北京献宝,是一种怎样的幸福心情。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也正是张进才这次不同寻常的京城之旅,为中国半个多世纪的文物收藏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四
张进才在上蔡二中做了一年的历史教师后,被调到了团县委工作。后来他又在郑州大学哲学系学习,之后在上蔡东岸、邵店、东洪等乡做乡长、书记,2002年来到驻马店市(如今的驿城区),历任区公路局局长、区委办公室副主任兼区政府招待所经理等职。但是,不管职务如何变迁,张进才始终未放弃自己的爱好。这些年,为了丰富自己的藏品,了解收藏现状,他走遍了全国各地除西藏和台湾外的所有博物院、博物馆。而且,他每年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时间与全国各地的藏友聚会、交流、切磋。
本人为写这篇《老杜发现》采访他时,提起当年去北京献宝的情况,张进才爽朗地笑了起来。他说,那可是第一次去京城,当时提出的三个条件,前两个都实现了,瞻仰毛主席遗容、送花圈、照相。而且,在北京,人家好吃好喝地招待了他20多天。他还参观了中国历史博物馆,看到注有“河南上蔡县张进才捐”的青瓷莲花尊在展览时引起的轰动,那种快乐的心情不言而喻。不过,张进才突然转了话题:我现在想和中国国家博物院打一场官司,不是说想要回青瓷莲花尊,而是他们做得不对,原来说得好好的,无论何时何地展出或结集成版,都应该注明由河南上蔡张进才捐献,可现在,每次展览和结集出版,只剩下“据传由河南上蔡县出土”了。所以,这种对捐献人的不尊重,也是对历史的不尊重。我现在已和他们取得了联系,如果协商不成,说不定真的要打一场官司呢。
至于今后在收藏方面的打算,张进才说,他将来最大的精力都会放在收藏上面。如果有可能,近期他想整理一下自己的藏品,争取搞一个个人收藏展览,目的是推动我市收藏事业的发展。他还说,国家最近要成立一个全国性的妇女儿童博物馆,届时,他要把自己珍藏了多年的一件战国时期的儿童玩具青铜鸠车无偿捐献,让更多的人了解收藏的重要性。当然,他没忘记告诉我一个秘密:将来,他最大的心愿是建一个个人收藏博物馆。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