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建筑/景观”展览于今日美术馆开幕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2009年9月26日下午,“建筑/ 景观”展览,即“建筑/ 景观,瑞士·在建筑与景观中斡旋”在北京今日美术馆盛大开幕。瑞士驻华大使博礼为开幕式揭幕。展览上,15项具有代表性的瑞士新建筑项目呈现在观者眼前,完美展现了当代瑞士在建筑设计中如何平衡与和谐建筑本身、城市规划和景观保护之间的关系,同时让人领略到瑞士建筑的独特魅力。

“建筑/ 景观”是瑞士为第七届国际建筑双年展(圣保罗,2007)—“建筑,公共性与私人性”而作,由瑞士建筑博物馆组织实施,充分彰显了瑞士在建筑、城市设计和景观保护等领域的国际领先实力、高度创意和前瞻性。“建筑/ 景观”展出的15项瑞士新建筑项目分别如下:

1. 剧场扩建:苏黎世,建筑肌理发生变化的边远地区,2006

2. 公共住宅开发项目:苏黎世阿尔斯特藤区, 在大面积绿地中分散开发的花园城市,2009

3. 住宅集合:苏黎世雷姆巴赫街区,向城镇群转变中的城市边缘区域,2005

4. 奥提·康蒂维斯公共花园:基亚索,2006

5. 鲍加特纳窗厂扩建:哈根道恩,居住区和景观的中间区域 2006

6. 独立住宅:台格纳,卢卡诺城镇群的山谷,2004

7. 独立住宅:卢加诺,城镇高处陡坡上的独立住宅区,2004

8. 住宅和工作室空间:哈丹斯坦,莱茵河谷的村庄边缘,2005

9. 乡村设计理念:维林,阿尔卑斯山一条偏远支流的峡谷

10. 可容纳30头牛的牛舍:丽格尼尔,分散住宅所在的山区农业景观,2005

11. 山区度假木屋扩建:克兰斯-蒙达那,阿尔卑斯度假胜地,2005

12. 工作室住宅:斯卡瑞恩,阿尔卑斯山区村镇,2007

13. 人行天桥:维马拉·乔治,阿尔卑斯山区景观,2005

14. 观景平台:弗立姆斯附近的莱茵河峡谷,阿尔卑斯山区景观,2006

15. 阿尔卑斯俱乐部山屋:策马特,海拔2810M罗莎峰附近的阿尔卑斯高山景区,2009

“建筑/ 景观”,关注瑞士混杂的文化景观中催生出的新建筑——城市与城市周边地区、阿尔卑斯山区景观中的村庄类型、以及新兴聚落。瑞士的景观,尤其是郊区和阿尔卑斯山区这两种类型,被认为是公共的领地和宝贵的资产。在这种景观中开发新建筑将经历复杂的民主决议,对传统建筑类型——从小木屋到滑雪棚舍——进行保护的一致行动,使那些想与这种独特景观形成激进对立关系的建筑在民主投票下无法生存。然而,在当代瑞士文化景观正变得日趋城市化的现实下,新建筑正在尝试协调建筑本身的形态与承载它的景观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一种新的平衡。

建筑师如何能够超越社会制订的法律限制,将传统的瑞士建筑现代化、合理化,并有所创新?展览中展出了大量极富特色的瑞士新建筑,它们体现了将拥有新形式的建筑建造在传统的瑞士景观之中的设计手法,体现了建筑与场地之间新的沟通方式。展览展现了为适应不断变化的当代瑞士景观而产生的独特的设计、建造文化。这些各具特色的新设计宣言就像瑞士的地形地貌一样丰富多彩。新工业建筑可以融入传统景观中,仿佛消失不见。优雅新奇的地下建筑似乎在模仿古典的瑞士山区小木屋。滑雪棚舍的翻新设计运用轻型材料和工业模数的建造方法,体现了从遵循传统建筑形式到实现自我欣赏的艺术状态的转变。传统的建筑方式被新的建筑设计采用以适应当代的需要,同时又保持了文化的独特特征。

随着经济跳跃式发展,中国许多城市也同样面对着城市化扩张、转型和自然地貌、景观保护间的冲突。在这种层面上,瑞士对于自然地貌保护所取得的成就完全超出田园牧歌式的侨情,“建筑/ 景观”也将为中国城市的持续发展和建筑业界带来深刻见解和参考意义,并进一步促进中瑞之间在这些相关领域的交流和合作。

展览将持续开放到2009年10月19日。

责任编辑:vikey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