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锈彩绘梅瓶 深圳博物馆馆长亲手挖掘出来

优美的形状,独特的花纹,深圳博物馆的展厅里,一对褐色花纹的梅瓶亭亭玉立,吸引着过往游客的目光,这就是深圳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铁锈彩绘梅瓶。这对宝瓶是深圳博物馆馆长杨耀林亲手挖掘出来的,谈起宝瓶现世的一刻,杨耀林笑着回忆说:“当年挖出了这对梅瓶,虽然一时还判断不出准确的年代,但已经知道是好东西,我们拿着奖励的5元买了一只白切鸡庆祝。”
杨耀林发现这对梅瓶时刚刚来到深圳,那时候他还是广东省博物馆文物考古队的,尚未调入深圳博物馆,是被借过来的。1981年10月,他与同事在南头后海,当年深圳沦陷后日本人修的机场上进行考古调查。中午时分,他和一位同事在荒漠上搜寻,期待发现一些蛛丝马迹。果不其然就发现了一个被人挖土暴露一角的墓葬,他们兴奋地继续挖掘,一对牡丹纹梅瓶就这样被挖出来了。吃饭时,领导买了5元钱的白切鸡给他们吃,作为奖励。
梅瓶是瓷器中一种常见的瓶式,它源于唐代,定型于北宋时期,历经唐、宋、元、明、清及近现代,官民窑竞相生产,其基本特征为小口、短颈、丰肩、上腹浑圆肥硕、下腹内敛,体态修长,造型优美。其基本造型大体一致,但各窑所产梅瓶在尺寸大小、曲线收放程度、高矮丰硕变化及刻印装饰风格上不尽相同。2006年,一件元青花缠枝牡丹纹梅瓶曾在香港佳士得拍出了1089.32万港元的高价。
深圳出土的这对铁锈彩绘梅瓶高36.6厘米,口径6.5厘米,底径14.3厘米,通体印满了褐色文饰,中间是牡丹图样,有很强的艺术效果。尤其特殊的是,瓶身上还有四个穿孔,明显是方便穿系提拿的,可以外出携带。深圳博物馆副馆长郭学雷介绍,这种文饰极为罕见,这对梅瓶可以说是同类装饰中器形最美的器物,同时也是唯一的。由于在挖掘现场,梅瓶的旁边还扣着一对龙泉窑碗,从这对碗的印花装饰上,文物专家判断这批瓷器是元代文物,生产于公元1279年到1368年间。尽管梅瓶的年代已经确定,但对这对梅瓶的研究认识仍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郭学雷介绍,开始人们曾经认为这对梅瓶产自江西的吉州窑或是海南的海康窑,但研究发现,这对梅瓶出自广东窑口,最可能是广东的文头岭窑出产。据了解,最近几年,在广州市发掘出了一个类似的钵缸,在越南也发现了几例装饰完全一样的器物,同时在湛江的水下考古中也打捞出了同类器物。郭学雷说,虽然还不能百分之百地确定这种装饰风格的器物是文头岭出品,但出自广东窑口已经确证无疑。
铁锈彩绘梅瓶的装饰风格具有浓郁的广东地域特色,可以看出这种装饰整体风格受到了周边地区的影响,体现了客家移民文化的特色,所以开始才会被误认为是江西、海南等地的窑口出产。郭学雷强调,这类器物相继在广东地区和越南发现,证明这种瓷器在当时不仅在本地使用,也供应外销,“从这个文物上,可以看出1000多年前,深圳在对外贸易中的重要地位。”铁锈彩绘梅瓶后来被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现在它长期陈列于深圳博物馆的展厅里,成为深圳博物馆本土出土文物的镇馆之宝,并作为深圳文物的一个标志,制造了无数复制品,作为礼物送给来深圳访问的贵宾。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