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为何要“攀亲争祖” 窥探名人故里之争的背后
一个李白,虽然不会有好几个故里,但大家争着与他“攀亲”,我们可以说“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于利益之争也。
不可否认,历史名人确实能给一些地方带来些人气,有利于招商引资、发展旅游经济,但如此之争所带来的必将是恶果!
首先,名人故里之争是政府自我损害形象。将文化遗产,视为地方经济的“摇钱树”,这样的观念,在目前的中国已经有了很多现实注脚。但还是那句话:争当名人故里的各地政府间无论谁在“撒谎”,都是对政府形象的一种损害。另外,在名人故里之争的过程中,一些地方为此不仅争相花重金邀请专家学者研讨论证、发表文章,还成立专门的研究会、大兴土木制造景点。更可怕的是,各种争执背后浮现出政府的身影,置膜拜祖先、弘扬正气、传承文明于不顾。对于争文化和历史的“源头”,寄希望“名人故里”成为当地一块旅游和文化资源,以拉动经济发展,也是一种扭曲的政绩观的反映。许多都是政府投入巨大,群众却没有得到相应实惠的结果。这些裹挟着利益之争和地方情绪之争的背后是对纳税人的“钱粮”浪费,同时政府的公信力也必受影响。
其次,名人故里之争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轻薄。如果说是单纯为了尊重历史,勘察地理,原本无可厚非。但遗憾的是,争做“故里”和“标志”的这些地方,却不属于学术之争、百家争鸣。更有一些专家学者在地方政府的授意和支持下,乱了自己的学术步伐,或穿凿附会,或生拉硬套,或歪曲事实,硬是把一些子虚乌有的事说得有鼻子有眼,言之凿凿。拉“名家故里”来生利。名人里籍之争,演变为经济利益驱动下的资源经济博弈,成为资源之争、品牌之争。君不见,一个“牛郎织女”故事,六个省明争暗斗;一个“梁祝故里”传说,十几个城市虎视眈眈;直至如今山西两地对“帝尧故里”的文化攻势。近年来,文化遗产争夺战可谓烽烟四起、高潮迭出。更有甚者,山东阳谷县和临清市各自开发了《金瓶梅》文化旅游区,安徽人建起了《金瓶梅》遗址公园,山东教授考证出泰山是“花果山”的原型,福建学者发现孙悟空还了俗,还留有墓地……嘈杂喧嚣的“文化战”让人摇头叹息,传统文化被轻薄如此,让人有的又何止是叹息。
最后,无度无序的名人故里之争将是一场灾难。政府参与社会文化事业的构建,本身是没有错。但问题是,政府做的应当是服务、引导的角色。许多愈演愈烈的文化名人争夺战中,人们频繁看到当地政府的身影。一些政府参与的公祭活动席卷南北——陕西黄陵、河南周口与甘肃天水瓜分了伏羲;湖北竹山、河北邯郸、甘肃天水和山西万荣等地共享了女娲;陕西黄陵和河南新郑分食黄帝;河南焦作、湖南炎陵和山西高平肢解炎帝;湖南宁远跟山西运城一起争夺舜帝……不仅观众失去了文化的共鸣,历史文化也在被切割、破坏和颠覆。而政府本身除了一时的热闹,其实并得不到多少实惠,反而失去了许多。
其实,无论是江油的李白,还是作为安陆郎的李白,争也好、吵也好,都是应该停下了,还历史一分清静。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