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与《西游记》的医学故事

明代吴承恩创作的《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这部中国古典神魔小说,讲述的是唐朝法师西天取经的故事,表现了惩恶扬善的古老主题。它以丰富奇特的艺术想象、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幽默诙谐的语言,构筑了一座独具特色的《西游记》艺术宫殿。《西游记》不仅内容生动,艺术奇特,而且还巧妙地利用医药学进行叙事。君不知,吴承恩《西游记》中妙趣横生的医药故事,却来自于李时珍及其《本草纲目》,几乎如出一辙,只不过在文字、地名、人名等略作了调整。

翻开《西游记》,我们可以看到,在第六十八回里,孙悟空在朱紫国为国王诊病时说,国王“如果不敢见我,我可以‘悬线诊脉’”;而明嘉靖三十七年(公元1558年),李时珍入宫给皇室和贵族看病,因不能直接切脉,只能用根丝线拴在病者手腕处诊脉,叫做“丝线诊脉”。

《西游记》第二十四回中写道:“万寿山山中有一座观,名唤五庄观”,那观里出“异宝”,“唤名草还丹,又名人参果”。“人若有缘,得那果子闻了一闻,就活三百六十岁;吃一个,就活四万七千年”,故八戒、悟空“偷几个尝新”;而李时珍为了编写中药巨著《本草纲目》,带着弟子庞宪到各地名山大川采集中药。一天,他们来到太和山下,听说山上有吃了可以长生不老的“仙果”,就想弄清“仙果”究竟是何物及其药用功效,于是在山下找了客栈住下。因属皇家禁地,李时珍进不去,为解开“仙果”之谜,李时珍不得不冒险在夜深人静之时采摘了几枚“仙果”和几片树叶。经品尝研究,得知它只不过是一种榆树果实的变种,名叫榔梅,其药用功效与梅子差不多。李时珍后来在《本草纲目》第二十九卷五果类中写道:“榔梅出均州太和山,杏形桃核。气味甘酸平,无毒,主治生津止渴,清神下气,消酒。”

那么,吴承恩是小说家,李时珍为医药学家,两个不同的行当,怎么会“扯”在一起的呢?原来,两人有过一段鲜为人知的交往。在明隆庆六年(1572年)秋,李时珍辞去太医院院判之职回乡著《本草纲目》,荆王为其摆酒接风,年长李时珍18岁的吴承恩亦在席上作陪。李时珍见吴承恩身弱体衰,便以其家酒配方相赠,三十二种药材,配七成陈年谷酒,泡制而成,有强筋壮骨、怯风活血、固肾护肝、滋阴壮阳、补气健脑、静神安眠、益寿延年之效用,并调配了这种酒送给吴承恩。因此,两人成了好朋友。由于《西游记》和《本草纲目》都成书于作者的晚年,他们经常一起爬山,互相探讨问题,所以吴承恩从李时珍那里学到了很多医药学知识,再加上古代文人大都兼习医理,文医相通让吴承恩在创作《西游记》过程中纳入了很多医药学元素。

责任编辑:ji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