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毛边书趣话

1909年3月,鲁迅与周作人合作编译出版《域外小说集》时,专门将它印制成了毛边本,这也是中国的第一部毛边书。因此,鲁迅与周作人可谓中国毛边书的祖师爷。后来,作家们出书时也都有意识地做一些毛边本,赠与同好。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堪称中国毛边书的鼎盛时期。郁达夫、胡也频、郭沫若、张资平、林语堂、叶灵凤、邵洵美、丰子恺、巴金、施蛰存、章衣萍、冰心等作家都加入了毛边党的行列。北新书局、光华书局、开明书店和创造社等书局、文学社团出版的书籍、创办的杂志,也都留有部分毛边本。一时间,中国文坛毛边书之花盛开,蔚然成为一种风气。

新中国成立初期,亦有部分毛边本问世,《诗刊》杂志创刊号也有毛边本。后来,随着各种运动的开展,被视为小资玩物的毛边书销声匿迹。谷林先生在谈到毛边书时,曾风趣地说:“倘有那么一个好事之徒,竟把‘红宝书’全套一至四卷搞成毛边存藏,躬逢六十年代将终时的那次‘大革命’,为革命小将查抄发现,其能逃于‘现行反革命’之列乎?岂不可怕也哉!”直到1979年10月,中国政局趋于稳定,黑龙江省文学艺术研究所王世家、王观泉根据萧军自藏的一九三三年十月哈尔滨五画印刷社印制的萧军、萧红合著的小说集《跋涉》毛边本,仿制了五千册毛边书。王世家后来说:“一九七九年,毛边书尚未如今日之盛行,此册发行后,(丁)景唐先生、(姜)德明、朱正、(朱)金顺等兄亦先后推出自著之毛边本,至今已蔚然成风,毛边党队伍扩而大之。九泉之下的鲁迅先生恐亦深感欣慰矣。”从此,毛边书又进入了一个新的繁荣时期。

所谓毛边书就是鲁迅先生说的“三面任其本然,不施切削”的那种,那才算正宗毛边本。现在有些毛边本有的是上毛、下光、翻口毛,有些是上下毛、翻口光,还有上光、下毛、翻口毛。

毛边书是文人对书的一种偏爱,藏书大家唐弢说:“我之爱毛边书,只为它美———一种参差的美,错综的美,也许是我的偏见吧。我觉得看蓬头的艺术家总比看油头的小白脸来得舒服。所以所购取的书籍,也以毛边的居多。”在书房里,泡一杯清茶,拿一部毛边书,边读边裁,是一件很有情趣的事。

毛边书经历百年风雨,愈来愈显现出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并已逐步成为收藏界新宠。

责任编辑:ji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