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面齐家文化铜镜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齐家文化是继马家窑文化之后,兴起于甘青地区的一支青铜文化,因1924年发现于甘肃广河县齐家坪而得名。其分布范围东起渭河流域及泾水上游,西至湟水流域,南及白龙江流域,北至内蒙古阿拉善左旗附近。距今约4000年左右,晚期与中原地区夏商时代相当。

齐家文化青铜器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铜镜。齐家文化遗址所出铜镜是目前所知我国时代最早的铜镜。齐家文化铜镜出土数量很少,均出在远离中原的西北边远地区,并且已经具有不同的类型和比较复杂的纹饰,在我国,乃至世界青铜镜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据资料记载,齐家文化铜镜迄今共发现三面。1975年甘肃广河县齐家坪墓地出土一面素镜,1976年青海贵南县朵马台25号墓出土一面七角星纹镜,再一面是早年甘肃临夏出土的重轮星芒镜。该镜出土于广河县齐家坪的一座墓葬中,直径只有6厘米,背面光素无纹,中心铸有半环状钮。现藏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七角星纹镜(图1)出于青海省贵南尕马台M25墓葬中,镜置死者胸部,系墓主生前日用品。直径8.9厘米,厚0.3厘米,镜背拱钮已残,镜边缘凿有两个不规则的穿孔。镜背周沿和钮旁各饰一道凸弦纹,两周同心弦纹间,以填平行斜线三角和空白三角相间的方式,显示出七角星图案,这可视为我国最早的青铜纹饰。值得注意的是,这是一枚装有木柄的铜镜,镜缘所凿两个穿孔,即是用来系绳固柄的。两孔间有凹形细绳纹痕,并在镜旁发现有木质镜柄的残迹。现藏于青海省博物馆。

重环星纹镜(图2)据说出自甘肃临夏,直径14.6厘米,边厚0.15厘米,背钮圆厚完整,因锈蚀不重而纹饰图案更加清晰。与尕马台镜相比,两周凸弦纹的距离作了调整,沿边一周凸弦纹内移,形成两个同心纹饰圈,但主题纹饰仍是填平行斜线三角与空白三角相间,构成内圈13角、外圈16角双重星纹图案,线条更加细密、规整。现藏于国家博物馆。

责任编辑:ji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