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临帖王羲之名篇发现“囧”字

“囧”字,因为它类似人失意的表情,对于当今网络世界里的那些不公之事,网友们均不约而同地书写着“囧”,并为它注释着意义,甚至为它开设网站。大家多以为“囧”来源于现代,是利用电脑程序拼接而来。然而,昨日两位江津网友在临摹王羲之的《远宦帖》时,意外发现当中清晰地印上了一个“囧”字样的印章。
“囧”现1677年前的书信?
昨日,江津读高中的蔡同学和彭先生在家临摹王羲之的《远宦帖》时,意外发现了在纸张的右侧,清晰地印上了一个“囧”样的红章,莫非王书圣也喜欢写“囧”字。两人立刻将此事发在了网上。
据宋代黄伯思所指,《远宦帖》又称《省别帖》,是《十七帖》中的书信。王羲之于成帝咸和九年赴武昌为征西府参军,公元332年时,王羲之在武昌担任庾亮的军事参谋,而好友周抚刚好从武昌转至益州镇守,此帖便是羲之在当时写给周抚的一封信札。
台北故宫博物院镇馆之宝
中国书协学术委员会委员、西南大学文学院中国书法研究所所长曹建副教授介绍,《远宦帖》是王羲之的书法生涯非常有代表性的草书作品,他在这幅作品中将笔法、技巧的高超体现得淋漓尽致,是草书学习者的必修课程。特别是“远”和“宦”字,由粗到细,一气呵成,一般人无法做到。《远宦帖》价值不可估量,现在在台北故宫博物馆内。
“囧”实际是“公”字加框
曹教授称,这幅作品在历史上一直是宫廷的收藏珍品。在收藏界有一个传统,历任藏家都会将自己的印章加在原作品上。《远宦帖》到了清代,一位名叫耿信公的书画鉴藏家拥有了它。曹教授认为这个“囧”字的正读应该是“gong”,其实是藏家耿信公名字中的“公”字加了印章的边框。但是作为收藏者在作品中加盖的印章,对提升作品价值没有实际意义。
-“囧”之历史
甲骨文中已有“囧”字
曹教授还介绍说,“囧”字型历史久远,最早可以追溯到甲骨文,是一种象形字。在先秦的战国时代,它是作为官方发文中经常会出现的吉祥图案。在篆书字体中,最早的“日”的写法就是“囧”。后来,唐代的书法家颜真卿在自己的作品中运用了篆书的写法,“明”字写成“囧月”,现在仍然有人在沿用这种做法。
记者在网上查阅了“囧”在历史中的五种说法。许慎《说文·囧部》中的“囧”是指窗户;屈万里的“米囧”,意谓“新米已入仓廪也”;于省吾先生认为,“囧”为祭名,通盟。于辞义认为“囧”是地名:“卜辞囧为地名,且多与米字同见”;近人殷康《古文部首》提及“囧”为“牛耳形”,并作图释。
网友声音 囧字难以替代
网友“ColorZ”如今已是位大学生,他接触“囧”字是在两年前。他介绍,第一眼看见这个字的时候,他和朋友均猜测,这是网友利用Windows造字程序拼凑起来的。由于“囧”酷似人失意时的表情,在对于网上的一些事件,用一个字足以表现心情,所以很快流行开来。现在多用于表达郁闷、悲伤、无奈、无语等心情。据说“囧”字最先在台湾的BBS社群上开始流行,随后来到中国大陆,然后传入香港。一些网民受到“Orz”(三个字母连起来看起来像一个人在磕头)的启发,发明了“囧rz”,使得“失意体前屈”的头部更加惬意。现在,“囧”已经有了自己的文化,并且很难被替代。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