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济宁文化遗产日多个文物景点免费开放

今年6月13日是第四个“中国文化遗产日”,为迎接这个特殊的节日,也为宣传济宁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成果和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增进全社会对“文化遗产”的认识和了解,提高公众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营造全社会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良好氛围。济宁市及各个县市区在文化遗产日来临之际,举办免费开放文物景点、文化遗产专题展示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多个文物景点免费开放

记者了解到,文化遗产日当天,济宁市及各个县区将向市民免费开放多个文物景点,包括太白楼、周公庙、孟母林、萧王庄汉墓等著名景点,到时市民只要出示有效身份证件就可免费领略文物的风采。

记者了解到,如今的太白楼是1952年人民政府拨专款在高4.5米原州城墙旧址上重建的。重建后的太白楼连同台基,共占地4000平方米,楼体为两层,重檐歇山式样,砖木结构,二层檐下正中悬扇形“太白楼”楷书阴刻匾额。楼上正厅北壁上方镶有明代诗人所书“诗酒英豪”大字石匾,下嵌着李白、杜甫、贺知章全身阴刻“三公画像石”,游廊和院内有《李白任城厅壁记》、唐代以来文人墨客的赞词、诗赋,及乾隆皇帝《登太白楼》等碑碣60余块。有罕见的李白手书“壮观”斗字方碑。1987年,济宁市在太白楼建立李白纪念馆。

首次免费开放的萧王庄汉墓在济宁市北郊肖王庄附近,兀立着四个土眆,经勘查分析,这些土眆均为汉墓,应是东汉任城国王或其后妃的陵寝,本来应是九个土壕,被老百姓称为“九女堌堆”,或“九米堌堆”,但由于多年来风雨剥蚀和人为破坏,现地面仅存土眆四个。1977年山东省公布为第一批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至1995年济宁市文物局对一号汉墓进行了抢救发掘、修复,再现了东汉任城国王陵寝地宫的壮丽景观。

举办专题图片展展示济宁市文化遗产

记者了解到,“文化遗产日”期间,济宁市将在济宁博物馆举办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成果和大运河济宁段保护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专题图片展示活动。据了解,此次专题图片展示活动主要是为了让广大市民宣传增进“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据市文物局工作人员介绍,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是国务院部署的一项国情国力调查,是当前我国最大规模、首要的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目前济宁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第二阶段田野文物调查工作已基本结束。截至今年5月31日,共登录不可移动文物点4255处,其中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点3143处,复查不可移动文物点1112处。

另据了解,2007年,国家文物局宣布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正式启动,济宁作为大运河沿线重要城市之一,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经实地调查,地处中枢的济宁大运河南起微山县韩庄,北至黄河南岸的梁山县路那里村,全长270余公里,大运河及沿岸现有闸坝18处,古桥梁5处,主要古建筑有:南旺分水龙王庙、崇觉寺铁塔、济宁东大寺、柳行东寺、太白楼等不可移动文物56处,古墓葬4处,碑刻61块。这些源远流长的济宁运河文化遗产,内涵丰富,独具特色,在人类历史的进程中闪耀着不尽的光辉。

县区“文化遗产日”活动丰富多彩

“文化遗产日”期间,济宁市各县区文化局也积极组织多项活动,据了解,邹城、嘉祥、曲阜、兖州等县纷纷举办了文物景点免费参观、文化遗产知识竞答、宣传文物保护法、开通文物咨询专线等各类活动。

邹城市将在博物馆举办邹鲁文明寻踪——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成果图片展,在文化馆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共展出涉及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剧、曲艺、手工技艺和习俗等10个门类、41项邹城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63件实物,制作展板26块,编辑影像资料片7部。

文化遗产日期间,曲阜市民凭有效证件免费参观周公庙、寿丘、少昊陵、孟母林等文物景区。

责任编辑:vicky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