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稀铜币的四个等级

近年来,珍稀铜币在收藏市场上越来越受到藏家追捧,对于收藏爱好者特别是刚入门者,学会辨别珍稀铜币的等级,提高识别能力,以防买到假币,尤为重要。

铜币又称铜元或铜板,主要流行于清末民初。铜币铸造时间不长,前后仅流通了50多年,目前存世品种约有1000余种,其中,绝大部分为普通品种,只有极个别的为珍稀品种。珍稀铜币按其珍罕程度一般可分为4个等级。国外对我国近代珍稀铜币的珍罕程度用"R"来表示,"R"即为英文Rare,意为"稀罕的"。4种等级分别为孤品、极罕品、罕品、珍品。

所谓孤品,是指唯一的、举世无双的藏品。如"安徽九星十文开国纪念铜币",于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铸造,材质为红铜,系试铸样币,传为江西省代铸,存世仅见1枚,是名副其实的孤品。该币价值极高,参考估价为25万元至30万元,被集币爱好者尊为近代铜币"币王"。孤品英文标为4R级。

极罕品是指存世数量极为稀少,少到屈指可数的地步。如"吉林光绪通宝辛丑二十文铜币",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铸造,材质为红铜,系试铸样币,现仅发现2枚,一枚入藏中国国家博物馆,另一枚曾为昔日收藏大家骆骏生所获。参考估价为8万元至10万元。还有如"广西省造光绪元宝十文铜币",于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铸造,材质为红铜,系试铸样币,现仅发现数枚,中国国家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和昔日藏家邬德华、张璜各藏1枚。参考估价约为6万元至8万元。极罕品的英文标为3R级。

罕品是指存世数量很稀少。罕品与极罕品的区别是,罕品存世量比极罕品稍多些,一般存世仅十几枚。如"河南省铸民国双旗嘉禾五百文大铜元",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铸造,材质为红铜,该币因面值太高,当年在市场中难以流通,故开铸后不久就停铸,故存世量极为稀少。据传该币目前存世不足20枚,参考估价约为2万元至3万元。英文标为2R级。

珍品的特点同样是数量很少,价格昂贵。除了孤品、极罕品、罕品之外的名贵近代铜币大多可列入珍品行列。珍品一般的存世量大约在50枚至100枚左右,如"广东五羊壹仙铜币",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铸造,材质为红铜,该币铸造之时与当时的中央政府"统一币制"政策背道而驰,故问世不久即作废,今存世量稀少,参考估价为0.8万元至1.2万元。还有如"皖字二十文大清铜币",材质也为红铜,光绪三十二年至宣统元年(公元1906年至1909年)铸造。该币品好者存世很少,所见的大都磨损严重,参考估价约为0.7万元至0.9万元。这类币值得集币爱好者注意,今后很有可能列入罕品行列。英文标为1R级。

责任编辑:ji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