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之瑰宝——晋侯鸟尊

文物被分为一般文物和珍贵文物。
珍贵文物又分为三级,其中具有特别重要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代表性文物为一级文物。
国宝级文物,则是由国家文物局权威专家组每10年从一级文物藏品中筛选的出土和传世数量稀少、形体完整、具有重大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文物精品。
国家之瑰宝,民族之血脉。在潜移默化的岁月长河里,即便它们浑身布满历史的斑斑锈迹,或是沉没于冰冷的大地下,这些祖先用心血和智慧凝聚成的历史遗珍,一旦破土而出,总能成为我们傲然于世界的珍奇。
山西共有国宝级文物12件(组),其中10件(组)藏于山西博物院。本报将推出系列报道,带你去认识和探究这十大国宝身前身后的秘闻。你可以不喜欢它,但你不能不了解它,这些鲜活而生动的物件,在向你介绍祖先,在向你倾诉历史。
出土于第一代晋侯燮父墓地的青铜鸟尊,是山西博物院的“镇院之宝”,省博物院从建院之初,就将晋侯鸟尊作为博物院的标志物。
整个鸟尊以凤鸟回眸为主体造型,头微昂,圆睛凝视,高冠直立。禽体丰满,两翼上卷。在凤鸟的背上,一只小鸟静静相依,并且成为鸟尊器盖上的捉手。凤尾下设一象首。
3000年前,人类还处于懵懂期,堂堂王室的宗庙祭祀,会是什么样的情景,现在的我们已难以还原。而这件青铜鸟尊精美绝伦的纹饰上,似乎折射出晋国开国大典上,祭祀场面的隆重与华贵。我们依稀看到晋侯燮父面对汾水朝拜,祈求上苍赐福于这片富饶的黄土地……
鸟尊出世———
名满天下的”晋侯墓地“,起出罕见的青铜艺术珍品
三千年前,晋国崛起,励精图治,开疆拓土,纵横中原,九合诸侯,成就百年霸业,奠定了山西历史文化基石。然而,在鼎盛时期地跨晋、豫、冀、鲁的中原霸主晋国,到底崛起于何处?文献记载“河汾之东,方百里”的古唐地,也就是晋国早期都城所在地,到底在哪里?
2000余年关于晋国始封地的论争,直至上世纪末才有了定论。翼城和曲沃交界处的“天马-曲村遗址”,发现晋国公族的“公墓”,即名满天下的“晋侯墓地”。从晋侯墓地丰富的随葬品中,考古学家发现了一件艺术精品———鸟尊。
晋侯鸟尊高39厘米,长30.5厘米,宽17.5厘米。整个鸟尊以凤鸟回眸为主体造型,头微昂,圆睛凝视,高冠直立。禽体丰满,两翼上卷。在凤鸟的背上,一只小鸟静静相依,并且成为鸟尊器盖上的捉手。凤尾下设一象首,可惜鸟尊现世时,象鼻残缺,专家依据象首曲线分析,象鼻似该内卷上扬,与双腿形成稳定的三点支撑。
凤鸟颈、腹、背饰羽片纹,两翼与双腿饰云纹,翼、盖间饰立羽纹,以雷纹衬地,尾饰华丽的羽翎纹。为了尊重历史,修复的象鼻上并没有设计纹饰。
在此器中,鸟与象这两种西周时期最流行的肖形装饰完美组合,造型写实、生动,构思奇特、巧妙,装饰精致、豪华,使之成为中国青铜艺术中罕见的珍品。《周礼·春官·司尊彝》记载古代祭祀礼器中有所谓的“六尊六彝”,“鸟彝”即为其一。鸟尊的盖内和腹底铸有铭文“晋侯作向太室宝尊彝”,可证明鸟尊确为宗庙礼器。
晋侯由来———
周成王”桐叶封弟“的往事,成就了雄踞黄河中游的晋国
这件精美的青铜器是燮父的随葬品,燮父何许人也?
3000多年前,武王克商,西周建立,分封诸侯,屏藩王室。然而,宏图大略的周武王完成统一大业后,诸多政治理想还没来得及付诸实施,就带着对江山社稷无限的眷恋,遗憾地离开了人世。
年幼的成王登基不久,刚刚建立的王朝就经历了一场反周的叛乱。山西省南部地区,有一个古老的唐国,也参与了反周的叛乱。叛乱很快被平息了下去。为了加强周朝的统治,周成王把唐国的土地分封给自己的弟弟叔虞。
后世将这段历史衍化成“桐叶封弟”的佳话流传千古。故事的大意是成王年幼,有一天他和弟弟叔虞一起游戏时,将一片梧桐叶剪成玉圭的形状交给了弟弟:“我就用这个来分封你吧。”之后,周成王把唐封给了叔虞。叔虞日后也就被称为唐叔虞。
这个“桐叶封弟”的故事在《吕氏春秋·重言》、《说苑·君道》和《史记·晋世家》中都有记载。
叔虞死后,他的儿子燮父即位。因为唐地境内有一条晋水,燮父开始称“晋侯”,并最终将唐国改名为“晋”,燮父成为第一位晋侯。
此后,经过历代晋侯的励精图治,晋国从一个“汾河之东,方百里”的小国,相继兼并了周围的霍、虞、耿、魏、荀、虢、杨、贾等十几个诸侯小国,成为了雄踞黄河中游,地跨山西南部和河南黄河以北部分地区及秦、晋、豫三角地带的中原大国。
回望古国———
周青铜鸟尊精美绝伦的纹饰上,折射出晋国开国大典上,祭祀场面的隆重与华贵。
鸟尊器盖内铸有铭文“晋侯作向太室宝尊彝”,表明这是晋侯宗庙祭祀的礼器。《周礼·春官·司尊彝》中载有“六尊六彝”,鸟尊就是其中之一。
当时的上层统治者经常举行祭祀活动。他们祭祀天地、日月、星辰、山岭、河川、祖先、自然灾异等诸神,希望得到诸神的庇护。中国被称为礼仪之邦,孔子一生梦想“克己复礼”。而中国古代最大的礼是什么?“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应该就是最大的礼了。
祭礼起源于远古时期向神灵敬献食物的活动。古代用于祭祀的肉食动物叫“牺牲”,就是指后世称为“六畜”的马、牛、羊、鸡、犬、豕。六畜中最常用的是牛、羊、豕三牲,三牲齐备称之为“太牢”,是古代祭祀用牲的最高规格。
玉帛是食物之外最常用的祭品,指各种精美的玉器和皮帛。由于玉器晶莹、温润,色彩斑斓,富于变化,不易腐蚀,能长久存放,所以祭祀神灵多用玉器,来往人神之间沟通人神关系。
除了牺牲和玉帛外,古人还把血当作一种特殊的祭品。古人相信,血是有灵魂的,能够维持人和动物的生命,似乎血有一种神奇的力量,一旦失血,就意味着受伤甚至死亡。直到今天,仍有少数民族保留着滴血于地的祭祀风俗。
到了东周时期,祭祀与礼制、政治、宗法等级制度联系紧密,祭祀活动极为频繁,“淫祀无福”,祭祀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名称众多、内容广泛、次数频繁。
现在的我们已难以还原当时的祭祀场面。而这件青铜鸟尊精美绝伦的纹饰上,似乎折射出晋国开国大典上,祭祀场面的隆重与华贵。我们依稀看到晋侯燮父面对汾水朝拜,祈求上苍赐福于这片富饶的黄土地……
封地之谜———
晋国600年伟业奠定厚重山西的基石
晋国六百年伟业,奠定了山西历史文化的基石。但晋国始封地的问题在历史上一直是个难解之谜,颇有争议,有翼城、鄂地、永安、河东平阳、太原晋阳等说。包括燮父墓在内的晋侯墓地考古发掘,终于解开了这一千年历史谜团。
北赵晋侯墓地位于曲沃-天马遗址中部,在北赵村南。自1992年至2002年,北京大学和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进行了7次大规模发掘,共发现晋侯及夫人墓9组19座。在每组墓的近旁,有数目不等的陪葬墓和祭祀坑,每组晋侯和夫人墓的周围都有数座陪葬墓和一座车马坑。
晋侯墓地出土了许多珍贵的青铜器、玉器、原始瓷器。有的青铜器上刻、铸有铭文,这些宝贵资料及墓葬形制、墓地布局等为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信息,使研究者有可能对墓葬年代、墓地性质、墓位安排、墓主人与《史记·晋世家》的对应关系、器用制度、棺椁制度、车马殉葬制度等问题进行研究。
晋侯墓地出土的青铜器有大量铭文,出现的晋侯名字有5个,其中,8号墓有晋侯苏,《史记·晋世家》:“十八年,侯卒,子献侯籍立。”索引云:《系本》及谯周皆作“稣”。二者吻合。以此为基点,结合对其他铜器铭文的研究以及对墓葬形制、青铜器、陶器的形式观察,专家们大致推定9组墓葬是西周时期至春秋早期的九代晋侯及夫人墓葬:晋侯燮父、武侯、成侯、厉侯、靖侯、僖侯、献侯、穆侯、文侯(或殇叔)。
晋侯墓地的发现和发掘,在1992年、1993年连续两次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并跻身于《考古》杂志组织评选出的“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发现”之一。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