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开放后湖北省博物馆推出收费展引发争议
从5月28日起,《千古英雄--“大三国志”归国汇报展》将亮相湖北省博物馆,这是省博物馆今年推出的第二个收费展览。
在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尤其是我国的许多博物馆实现免费开放之后,湖北省博物馆却推出收费展览,此举遭到社会舆论的质疑:在政府已经出资为博物馆免费买单的情况下,博物馆办收费展是合乎规定还是巧立名目?
免费开放后推出的首场收费展览遇冷
5月7日是台北鸿禧美术馆藏雅趣品在湖北省博物馆展出的最后一天。这场门票为30元的展览是省博在2007年免费开放后举办的首场收费展,展出时间长达110天。
记者在展厅里看到,元青花牡丹纹梅瓶、玉管雕云龙纹对笔、“白如玉、薄如纸”的景德镇青白瓷等都是难得一见的珍品,尽管如此,展厅里却是冷冷清清,没有什么人气。一旁的保安告诉记者,来看收费展的人主要集中在双休日,每天有几十人,多时百余人,平时则少得很。而在湖北省博物馆的大门口,等待进馆参观的游客排起了长队,综合馆等免费参观的展厅内人头攒动。在临展门口的售票窗口处,两位观众正购票入场,记者上前细看才发现二人买的是编钟演奏票。
在今年初湖北省博物馆推出这个收费展后,就引起网友的反对和质疑。“我们本想通过举办临时展览这种模式积累资金,便于今后有能力引进更多高水平的展览。”湖北省博物馆常务副馆长万全文告诉记者,首个收费展门票售出不足5000张,收入10余万元,而这批文物的布展、保险及运输费用耗资90万元,差额部分只能靠自己补贴。总结这次“失败”,他认为主要是宣传不够,在票价上没有拉开层次,不论成人还是小孩一律收费30元,因此,网友有反对和质疑之声可以理解。
是巧立名目还是合乎规定
前不久,首场收费展尚未撤展之时,湖北省博物馆就通过媒体对外发布了《千古英雄--“大三国志”归国汇报展》将在5月底展出,同样要收取30元的门票费。为了给展览造势,省博还设计了一整套的市场推广方案进行宣传。展出期间,还将举办“三国文化动漫节”,并邀请易中天、刘玉堂、熊召政、冯天瑜等名家来讲三国文化,以吸引更多观众购票观看。万全文介绍说,汲取上一次的教训,本次收费展览推行分级票价,老年人、残疾人、小孩子等免费参观,预计此次参观人数有可能达到5万人。
据了解,为了让老百姓享受到更多的公共文化服务,2007年11月6日,湖北省博物馆在全国率先实行免费开放,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2008年1月23日,中宣部、财政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联合下发《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各地博物馆陆续免费开放。
对此,一些社会人士质疑,财政每年有3000万元的专项资金用于省博的免费开放,享受了国家拨款,为何又推出收费展览呢?
湖北省文化厅副厅长、省文物局局长沈海宁表示,《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规定,博物馆、纪念馆按照市场化运作举办的特别(临时)展览,由于经费非政府财政承担,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收取门票。
万全文告诉记者,在全国的博物馆序列中,湖北省博物馆并非独家推出收费展览。北京、湖南、福建等地博物馆都曾推出这种类型的展览,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去年,首都博物馆推出《中国记忆--中国五千年文明展》也是一张票30元,购票参观人数超过65万人。湖南省博物馆将在本月下旬推出临时收费展览“凤舞九天——楚文物特展”。
万全文说,收费展只针对按市场运作举办的特别(临时)展览,省博原有的12个基本陈列展仍执行国家政策免费展出。为推出收费展览,省博还专门向物价部门申请了门票收费标准并获得批准。这些临展引进的都是非湖北展品,引进外地文物展代价巨大,在考虑社会效益的同时也要考虑收回成本。
他说,《千古英雄--“大三国志”归国汇报展》借展、保险费、布展、广告和宣传等费用,总投入超过100多万元。单靠政府每年固定的投入,连省博的正常开销都无法满足,还需要通过编钟演奏收入弥补,又何来多余资金去引进临时展览呢?
现实呼唤政府增加公共文化产品采购投入
“拿着财政钱推出收费展确实名不正言不顺。”万全文希望通过接连推出收费展览,形成一种模式,以后可以联合企业冠名办展。他说,推出收费展还想突出博物馆应有的教育功能,在广大观众中分流、培养出10万至20万相对稳定的“粉丝型”观众群,这批人会把博物馆当成终身学习的地方。现在,许多人把博物馆当成游乐园,吵闹喧哗,严重影响其他观众。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冯桂林研究员认为,无论博物馆、纪念馆,没有内容、展品,就不能吸引观众长期参观。冯桂林说,收费展应该牢记一个宗旨:不以盈利为目的,收取门票为了满足展览本身所需,而不是为了赚钱。今后不能把一些参观项目都改成收费展,这样会使国家免费开放博物馆让老百姓享受到更多公共文化资源的本意变味。
武汉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生导师周长城教授表示,免费开放的文化场馆推出收费展要放在整个市场规律的背景下分析,其中哪些是用政府资金采购,哪些没用。随着人们对公共文化需求的不断增长,包括湖北省博物馆在内的公共文化场馆需要增加举办特色展览的次数,这就意味着地方财政要增加投入,配置满足不同需求的文化产品。他说,相信随着政府对公共文化产品采购量的扩大,以后诸如此类的收费展览项目会逐渐减少。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