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祖先的智慧对话 国际博物馆日看北京的博物馆
一块不起眼的石头记录了怎样漫长而坎坷的人类历史?一把土迹班驳的陶壶记录了怎样艰难而曲折的文化迁徙?数不清的文物当中隐藏着多少古老的信息?看不够的展览中又将揭开多少不为今人所知的秘密?欲揭其谜,请到博物馆。
北京最早的展览建筑,是1905年清政府工商部在前门外廊房头条设立的京师劝工陈列所(后移至前门箭楼)。此后的四十余年中,又相继开设过十余所博物馆、陈列所,其中规模最大的就是1925年利用明、清故宫建起的故宫博物院,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有各类藏品一百多万件。其他还有中国古物陈列所、中国地质博物馆、北京卫生陈列所、京兆通俗教育馆、北京历史博物馆、国立北平研究院博物馆、古代天文博物馆、颐和园陈列馆、北京国剧陈列馆以及一批高等院校博物馆和陈列室。这些博物馆和展览馆建筑,除故宫博物院外,规模都不大,且多是利用古建、旧房设立的。
北京解放后,博物馆、展览馆建设发展很快。兴建的第一座展览馆,是位于西直门外的北京展览馆(原称苏联展览馆),典型的俄罗斯建筑风格,塔顶上的红星曾吸引过无数人的目光,至今仍然是北京重要的展览场地。在上个世纪50年代北京十大工程建设中,就包括了中国历史、革命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民族文化宫和农业展览馆四座大型博物馆、展览馆。此外,还建成了首都博物馆、鲁迅博物馆、北京天文馆、自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定陵博物馆、大钟寺古钟博物馆、毛主席纪念堂、宋庆龄故居、中国地质博物馆、中国科学技术馆和北京航空馆等。中国1800多个博物馆中,北京几乎占据了十分之一。这些具有无穷魅力的博物馆,以不同的文化、地域和时空交互进入人类的视野,对那些历史遥远的背影和侧面以及还需要在灯下打量的细节,进行着放大和解剖,供人们反复揣摩和品味。让人们了解到历史原来并不仅仅记录在文字里,大千世界原来如此精彩。
北京的博物馆馆藏文物浓缩了上至恐龙时代,下到当今时代的文化精华,内容涉及广泛:从钱币到戏剧,从古墓到民宅,从印刷业到古矿冶炼……既有无处不在的文化气质和深沉细致的历史回味,又具新的视角、新的观念、新的思维和新的信息。不断的创新与发展使博物馆融历史、人文、思辨、知识、观赏于一体,组合成一部生动的中国文化通史,古老而又现代、凝固而又流动的方法细致入微地勾画了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沿革变迁,将人们对人类历史的深刻理解和感悟融入其中,使现今的人们有机会与祖先的智慧对话。
让我们先来打开几家博物馆的简介浏览一下……
国家博物馆
原名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位于天安门广场东侧,与人民大会堂相对。1959年建。为当时十大建筑之一。建筑面积为69000平方米,通高40米,南北长313米,东西宽149米,总出入口由多孔巨型方柱式门廊和两个高39米的大门墩组成。花岗石台阶宽140米,采用浅黄色的外墙和用琉璃砖镶成的金黄翠绿的屋檐,配以高大明亮的玻璃窗。两馆以中央大厅为界,分成两个相互对称的建筑,南部以中国历史展出为主,北部以中国革命史展出为主。原中国历史博物馆是专门搜集、发掘、收藏和保管中国古代历史文物,举办陈列展览并进行科学研究的国家博物馆。建馆已经有70多年的历史,1959年迁入现在的馆址.馆藏文物30余万件,其中有数千件是国内仅有或少有的珍品。同时,还藏有图书20多万册,国内报刊数百种,外国书刊资料2000多种,历史地图百余幅。展览面积8000平方米,分布在大楼的二层和三层。《中国通史陈列》(古代部分)是该馆的基本陈列。陈列内容从距今170万年前的元谋人起,至公元1840年鸦片战争前夕止。按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过程,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3个部分。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依朝代的先后次序排列。整个陈列共展出文物资料约9000件,其中绝大多数是1949年后的考古发掘品。原中国革命博物馆是专门搜集、发掘、收藏和保管中国革命历史文物,举办陈列展览并进行科学研究的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丰富,其中珍品甚多,包括1949年9月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会匾、会议签到簿、会议选举中央人民政府组成人员的投票箱,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印章等珍贵文物,以及开国大典的历史影片,反映了中国人民经过百多年的浴血奋斗,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的艰辛历程。博物馆馆经常举办临时性专题展览,如“列宁诞辰展”、“雷锋事迹展”、“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展”、“埃德加?斯诺与中国展”、“孙中山诞辰纪念展”等。同时还编辑出版有关书籍、图册和成套照片等。这里是广大人民群众学习历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合二为一改建为国家博物馆后推出的中国通史陈列以全新的面貌与观众见面。想当年(1959年)中国历史博物馆第一次推出中国通史陈列时,周总理亲自抓,邓拓等著名的史学家都参与了,后经“文革”中和“文革”后的两次改版,如今又邀请史学界、考古界的著名专家学者以及全国各省市博物馆的负责人,就“中国古代的文明起源和早期国家”以及“中国古代社会发展阶段及其特点”等专题开了研讨会,将研究成果吸收到通史陈列的改版中。展览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最新科技手段,生动形象地为观众展示了中华文明的进程。
中华世纪坛
中华世纪坛是位于军事博物馆和中央电视台之间的崭新坛台式建筑,异常奇伟壮丽,这是北京为迎接新世纪的到来,具有纪念性与标志性的重要建筑。建筑外观采取了中国特有的“日晷”形状造型。“日晷”又称日规,是我国古代发明的一种测时仪器。“日晷”是由晷盘和晷针组成的。晷盘是一个有刻度的盘,其中央装有一根与盘垂直的晷针。晷盘为平行于赤道面、倾斜安放的圆盘,其晷针指向南、北极方向,针影随太阳运转而移动,刻度盘上的不同位置表示不同的时刻。中华世纪坛占地4.5公顷,南临复兴路,北至玉渊潭公园。总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主要工程包括标志性主体建筑、青铜甬道、圣火广场、壁画厅、艺术展厅等。圣火燃料为天然气,长明不灭。在近300米长,3米宽的青铜甬道上刻有5000道刻度与纪年,象征中华5000年的文明史。主体建筑——世纪坛,由“乾”和“坤”两大部分组成。其设计理念是精通哲学的朱相远教授根据我国《易经》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乾坤观来展示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的。“乾”坛可转动,示意天体是永恒运动的,人们应像天体一样不断进取。“乾”坛载重量达3200吨,约4-12小时转一圈。外围的“坤”坛是静止的,意为大地包容万物,和睦相处,人们应像大地一样胸怀宽广。“坤”坛内部有两条宽6米,总长140米的环形展廊。中央大厅装饰有绚丽多姿的长达500米的大型壁画。整个世纪坛深刻展示了中华民族5000年的文明史,体现了欢庆现在,反思过去,创造未来的主题,成为具有特殊意义的社会公益项目和大型公共文化设施。1999年12月31日晚,世纪坛举行盛大的开坛庆典,点燃了从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引来的“中华圣火”。在圣火的辉映与世纪钟声中中华民族与全世界人民一道,满怀豪情地跨人21世纪。
中国军事博物馆
简称“军博”,建于1959年,占地8万平方米,大厦呈“山”字形,中央塔楼高达100米,顶端饰有直径6米的八一军徽,红星闪烁,引入注目,为北京50年代十大建筑之一。馆内分设有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馆、抗日战争馆、解放战争馆、保卫社会主义建设馆、兵器馆和轻武器模拟射击馆等。中央大厅为兵器馆,陈列有我国古代兵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功勋武器,如飞机、大炮、坦克等,以及中国制造的火箭、导弹和常规武器。同时还展出有当年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乘坐的小轿车等等。中央大厅东西两侧的场院中,展有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历次卫国战争中所缴获的大量战利品武器,如美国的无人驾驶高空侦察机,日本的战舰、鱼雷、大炮,原苏联的坦克、高射机枪等等,展品极丰。
全国农业展览馆
上个世纪50年代首都十大建筑之一,在长城饭店南,建于1959年,是一组具有浓厚中国传统民族艺术风格的园林式建筑群体,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内设规模宏大的农业展览馆与博物馆。展馆厅经常举办国内外各种大型农业、机械和科技成果展以及全国性的农副产品交易会等。
古观象台
古观象台又有古代天文台之称,坐落在建国门立交桥西南侧,是座城台式建筑物。早在600多年前元代就在这里建立了“司天台”。现存观象台为明代兴建,原有明代天文仪器已移南京博物馆及紫金山天文台。台上所设置的赤道经纬仪、象限仪、天体仪等,均为清代制造。这些仪器造型美观,铸造精良,计量准确,至今仍可运转自如。从1437—1929年,保持了连续500多年的天文观测记录,为世界所罕见,反映了我国古代先进的天文科学水平。
北京天文馆
坐落在北京动物园对面的北京天文馆,是1954年中央文委决定拨款200万元筹建的。1957年9月29日,北京天文馆举行了隆重的开馆典礼,从此,中国诞生了第一座大型天文馆,中国天文馆事业也由此拉开序幕。44年里,生动的天体节目成为千万人认识宇宙的第一课。这是一座集研究、科普为一体的天文展览馆,主要建筑有天象厅、天文馆、天文台、气象台、陈列室、报告厅、办公楼等,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天象厅是天文馆的主体部分,为一个直径25米的圆顶大厅,内置复杂精巧的光学仪器——天象仪。这是一架用一百多只幻灯放影组合而成的放映机,可以将各种天文现象放映在大厅上部的内圆顶半球形银幕上,表演出完美逼真的“人造星空”。圆顶大厅内设有548个座位,天幕与墙面交接处,安装了一圈以铅铁制成的天际线,以北京城内一些比较突出的建筑物如天安门、北海白塔等的剪影组织而成。大厅的平顶上饰以与天文有关、以我国人民所喜爱的神话与民间传说为题材的图画,如牛郎织女、嫦娥奔月和后羿射日等。在室外及庭院内,还布置了一些有关天文的雕塑。天文馆外墙墙面全部采用新假石,颜色接近天然花岗石,加上全部以铜皮饰面的大圆顶,使这座建筑物显得更为壮丽。进入新世纪后,北京天文馆新馆投资2亿元进行了扩建,设备更加先进,功能更加完备,不但成为普及天文知识的重要阵地,而且其漂亮的建筑成为新北京的又一处标志性建筑。
中国科学技术馆
中国科学技术馆属于现代综合性博物馆,位于北三环路与中轴路交汇处安华立交桥的西北侧,是我国建造的第一座大型国家级科技馆。建筑包括业务楼、短期展览大厅、穹幕影院等六个项目,总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业务楼地下一层,地上十二层,立面简洁、大方。楼内设有书库及图书期刊阅览室、缩微资料阅览室、行政办公用房、业务用房、出版印刷用房、音像制作用房以及演播厅和配套的导控、光控、声控等用房。短期展厅与业务楼底层相通,高三层,立面处理较为活泼,强调了虚实对比,造型新颖别致。设计中采用了先进的无粘着预应力后张法钢筋混凝土结构,满足了大跨度展厅的功能要求。首层布置有古代科技展览,二、三层布置有现代科技展览。穹幕影院造型独特,基座是正方形,上面托起一个巨大的球形建筑,意寓“天圆地方”。在球形体内设放映厅,有观众席508个。影院引进先进的加拿大OMNI-MAX放映系统,穹顶银幕直径27米,银幕面积达800平方米,放映时有较强的立体效果和身临其境之感,视线与音响的设计处理都较理想。这里展出的科普展品不但新奇有趣,而且可以动手实践和体验,成为北京最大的科普宣传基地,尤为孩子们所喜欢。
北京航空博物馆
北京航空博物馆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内,占地8500平方米,由室内展厅和室外展区两部分组成。室内展厅设在两个机库内,展出面积1200平方米,厅内屋顶吊挂展出自行设计制造的超音速靶机、蜜蜂号超轻型飞机、三角伞式试验机以及轻型体育运动机,厅内展出多型活塞式、喷气式航空发动机实物剖视,以及图片、模型、沙盘等展品。室外展区陈列着30多架各个历史时期的不同型号的中外飞机和直升机,是普及航空知识的生动课堂。
历代帝王庙
历代帝王庙位于西城区阜成门内大街路北。明嘉靖十年(1513)始建,其原址为保安寺。明初建都南京,于洪武年间设历代帝王庙,崇祀历代创业帝王,并从祀历代开国功臣。明成祖迁都北京,在阜成门内保安寺故址兴建京师历代帝王庙。迄清顺治、康熙朝,重新钦定享祀帝王,由旧祀帝王21人,增祀至167人;旧从祀功臣39人增至79人。上自伏羲、轩辕,下至明代历朝帝王名臣,均增入祀典,但不列入无道被弑及亡国之君。民国后改由中华教育促进会及幼稚女子师范学校等单位使用。解放后为159中使用,现已誊退,恢复原貌。历代帝王庙坐北朝南,建筑面积现存约4000平方米。最南侧有一影壁,与山门隔街相望,东西宽32.4米,南北厚1.35米,高约5.6米。大门两边有八字墙,下有汉白玉石台阶。钟楼在东侧门之北,方形,每面面阔3间。景德门在大门正北,面阔5间,四周绕以汉白玉石护栏,中为御路,左右各有侧门1间。配殿东西各7间,内顶为井口天花,系从祀历代功臣之所。在东西配殿南侧各一座燎炉,为焚化祝帛之用。景德崇圣殿,坐北朝南,面阔9间。殿前有汉白玉石月台和石护栏,殿内原有11龛供历代帝王牌位。月台两侧各有碑亭一座,殿两侧的两座碑亭内立有雍正和乾隆御制碑各一座。东西跨院内还有神库、神厨、宰牲亭等建筑。为北京市重点保护文物单位。
可以看出,北京各种规模、各种门类的博物馆分布很广,既有像正阳门、首都博物馆这样位于市中心,利用古建的主题博物馆,又有远在郊区,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文化遗址资源而建成的专题博物馆,如麇鹿园在大兴南海子,山戎文化陈列馆在延庆靳家堡。圆明园是一处著名的文化遗址,曾是中国建筑史上的一朵奇葩,不幸毁于八国联军的炮火,今天的圆明园遗址已经成为一处独特的博物馆。为了再现当年盛景,他们巧用自身资源,进行圆明园盛时全景模型展,采用声、光、点、人造雨雾和气味飘散等技术,为展览营造出了晨光、黄昏、夜景和雷、雨、风、雾等各种大自然效果。参观后给人以强烈触动。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正在修建明古刹真觉寺遗址的后罩楼,整修之后的石刻馆,将真正成为北京石刻艺术的中心。
把博物馆推向市场,是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重大举措,是首都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不少文物古迹类景点、现代科技含量高的标志性建筑,都纳入了博物展览体系,如八达岭残长城、清东陵、蓟县独乐寺、司马台长城、石花洞、八大处公园、中央电视塔、太平洋海底世界、八达岭野生动物世界、石景山游乐园、锦绣大地、康西草原、白洋淀等多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琉璃厂,琉璃厂本是一处古色古香的文化区,规划中的琉璃厂文化产业园区将彻底改变过去布局杂乱的状况,成为一个具有传统文化特色和时代气息的大规模的博物馆,以中国最大的珠宝古玩经营区、传统工艺品集散区、传统文化交流活动中心区和古旧书籍及文化用品名家名店聚集区,形成市场型的“博物馆”。
走入北京博物馆的百里长廊,真的使人流连忘返。天桥的北京自然博物馆,展示着生物进化的历程,揭示着大自然的奥秘。既现代又古朴的保利艺术博物馆,将各种流派的艺术珍品集中在同一空间内,使人驻足深思。太庙内的首都博物馆被松柏所掩映,古老的殿堂里浓缩着850年北京建都的历史。屈指数来,非但北京艺术博物馆、北京文博交流馆、国际友谊博物馆、北京民俗博物馆、金台艺术馆以及门头沟、密云、昌平、通州等各区、县博物馆等一大批综合性博物馆,而且还有北京炎黄艺术馆、北大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北京古代钱币博物馆、中国第四纪冰川遗迹博物馆、中国印刷博物馆、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画研究院展览馆、中国钱币博物馆、中国医史博物馆、中国现代文学馆、十三陵水库展览馆、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博物馆、北京戏曲博物馆、中国电信博物馆、北京中国紫檀博物馆、中国地质博物馆 、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中国蜜蜂博物馆、北京坦克博物馆、北京工艺美术博物馆、北京服装学院服饰博物馆、北京自来水博物馆、北京王府井古人类文化博物馆、中国警察博物馆等各类专业主题博物馆引人注目,还有中国长城博物馆、大钟寺古钟博物馆、北京大葆台西汉墓博物馆、北京辽金城垣博物馆、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云居寺石经陈列馆、上宅文化陈列馆、周口店遗址博物馆、北京红楼文化艺术博物馆、东南城角楼、团城演武厅、钟鼓楼展览馆、古陶文明博物馆等更是琳琅满目,令人思逸神超。民族宗教性的博物馆也不少,有北京中华民族博物馆、雍和宫藏传佛教艺术馆、白塔寺、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慈悲庵等,讲述着中华民族大家庭团结奋斗、共同进步的历史。革命遗址博物馆在博物馆的行列中显得特别引人注目,象焦庄户地道战遗址纪念馆、卢沟桥史料陈列馆、平西人民抗日斗争纪念馆、平北抗日战争烈士纪念馆、冀热察挺进军司令部旧址陈列馆、北京长辛店二.七纪念馆等。以纪念曾在北京居住和生活的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人物的博物馆独具特色,更加衬托出古都的文化风采,这类博物馆有郭沫若纪念馆、徐悲鸿纪念馆、梅兰芳纪念馆、李大钊烈士陵园、郭守敬纪念馆、文天祥祠、茅盾故居、吴运铎纪念馆、曹雪芹纪念馆、老舍纪念馆、雷锋资料展览馆、詹天佑纪念馆等。做为全国的文化中心,北京的博物馆资源确实雄厚。
在面对外来文化的冲击,中国更加需要固守民族优秀品质的今天,知识性、趣味性和可视性很强的博物馆,对于重塑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特别是引导全民打开一本“活的文化史”,树立真正的民族自豪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细心的人早已注意到,在星罗棋布的博物馆中,有的还兼有展览之职,如中华世纪坛、军博、美术馆等。这就带出了会展业的发展话题。
在新北京、新发展的布局中,会展已经成为一个经济发展的新亮点。近些年来,会展业出现的一个重要趋势是展览和交流与思想的结合。北京之所以能够成为亚太地区重要的会展中心,首先是北京拥有大批的全国性机构和重要的行业协会,会展组织者力量优势明显。其二是由于北京聚集了大量中央级科学技术研究机构和研究组织,能够为会展业思想和信息的交流提供重要的思想支持。第三是北京拥有大批公关公司、广告公司、传媒机构、装饰装修及相对发达的物流业,能够给展会业以专业的基础支持。第四,北京目前已经具备了支撑成为我国及亚太地区会展中心城市的基础设施条件。第五,北京市民的总体层次和组成结构能够适应会展业的发展需求。第六,北京“市场中心”的地位从需求的角度能够给会展业提供最本质的支持。北京展览馆、农业展览馆、民族文化宫、国际展览中心、国际贸易中心等新老展览场地都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且一批新的展览场所也在凸显出自己的个性,如国际科技展览中心、中华世纪坛等。可以说,未来的北京将通过博物馆展览馆的窗口,尽显古都丰厚的文化底蕴和时代风流,将一个了不起的中华民族展现在世界面前!
是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交融,博物馆与展览馆的关系日益密切,形成了新的会展模式。国际展览业作为世界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每年不仅直接创造经济效益1800亿美元,还对其他相关行业(旅游、交通等)有着强大的拉动作用。据一家国际知名的会计师事务所提出的调查分析报告,展览业对相关行业的拉动为1比9。即办展览会的场馆收入如果是1的话,那么相关的社会收入是它的9倍。近十年来,会展业以年均20%至30%的速度超常成长,成为我国的朝阳产业。纵观国内外会展业发展历史,可以发现,发展会展经济的关键的因素还在于展馆专业化服务、宾馆、饭店、交通、通讯等配套条件以及城市的开放程度、旅游资源及经济发展水平等“软件”水平的高低。国内会展业链条形成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两大类展览(成就展、展销会)为特点,缺乏连贯性和专业性。进入21世纪之后,随着一大批会展专业服务公司的出现,这一链条逐渐开始进入磨合期,逐渐步入成熟,上海、北京、广州等会展业已经形成各自特色。
北京作为全国的首都,会展业除了能够创造可观的收入,还能汇聚巨大的信息流、技术流、商品流和人才流,这对北京的国民经济和社会进步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和催化作用。为此,北京将会展列为未来的支柱产业之一,定位于打造国际会展之都,成为大型、国际化、专业水平高的展览会举办中心。
北京会展业的发展关键在于“做大、做精、做细、做活”。场馆建设已经不是北京的大问题,国展、国贸、北展、军博、历博,甚至美术馆、酒店、体育场都能办展,只是大多数面积小、功能单一、设施落后、服务水平低,缺乏规模化、国际性,竞争力差。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已经宣布,新国展中心将易地重建,项目选址确定在顺义天竺空港工业开发区西侧B区,并且与奥林匹克公园内的会议中心分开设计建设。据说新国展将占领北京展览市场70%的份额。新国展从开始筹办就体现了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首先,新国展不建成标志性建筑,可以降低经营和管理成本,减少经营和运转的难度,缓解经营和管理等各方面的压力。我国不少城市都将展览馆建成当地的标志性建筑。但调查发现,目前凡是把展览馆建设成为城市标志性建筑的几乎都陷入困境。从世界展览馆建设的情况看,不管欧洲还是美国,虽然建筑风格不同,但都体现了实用的原则,而不是仅仅做为一个标志。其次,新国展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考虑了环保、交通等方面的条件和因素,使功能更加明确。新国展中心的选址一度被定在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内,被纳入2008年奥运中心的整体规划中,承担会议和展览的功能。经过全方位的评估论证,这个方案最终被否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批复中同意将“会议中心”和“展览中心”分开设计建设,在奥林匹克公园内建设的“会议中心”主要作为奥运会期间的国际广播和新闻中心使用,将在近期内由北京市先行启动,而新国展中心则另行选址,不再承担会议功能,以免重复建设。新国展配套一期工程预计投入20亿元,总建筑面积为37万平方米。其中展馆部分将达到20万平方米,包括总面积17万平方米的10个展厅、接待大厅和连接体以及3万平方米的附属设施。此外,新国展还设计了总面积为17万平方米的配套设施,包括一座4万平方米的四星级酒店、3万平方米的办公写字中心以及10万平方米的综合商业设施,内设商场、餐饮、娱乐、健身等。新国展交通便利,东临京密快速路西辅路,西至规划中的裕丰路,北起安宁大街,南至裕翔路,京密快速路和机场高速路将成为新展览中心与市区公路网连接的主要通道。新国展距首都国标机场1.5公里,能够“让全球的参展商直接乘坐飞机来北京参展”。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